首页

速读谷

菜单

钱进尴尬的不行。

还好他挎包里有,赶紧拿出来分给了小朋友们,让他们各回各家,然后招呼服务队成员们去地头。

北昌盛的大队长跟钱进握手时候,双手摇晃的跟要荡秋千似的,一个劲的发问:

“钱指挥,要不先去办公室歇歇——至少先喝两壶茶水。”

“俺大队的水井全靠市里来的打井队给打出来的,钱指挥,俺这队里社员能喝上水、能给地里庄稼浇上水,全靠你的指挥,无论如何你得来喝一壶……”

钱进无奈,只能从抗旱紧迫时局来说事,带上年轻的学员们去了地头。

地头上已经铺开了一卷卷滴灌管和各式各样的接头、滴头。

一台柴油抽水机在水井旁待命。

钱进挽起袖子,招呼学员们凑上来:“今天很热,大家不要怕晒,我们当一回农民,亲自把这个滴灌设备给铺设到农田里去。”

“希望同学们好好看、好好学,好好的动手参与劳动,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赶紧问我,我没有很多时间来教课!”

服务队的技术员们纷纷说是,他开始上手示范:

“看,这是主管道,要沿着田埂或者地头铺设固定好。”

他直入主题进行讲解,熟练地用专用剪刀剪断管子,用快速接头连接:

“支管从主管道上接出来,伸向每一垄作物。这个三通阀,控制支管的开关。”

“最关键的是这个,”钱进拿起一个小小的塑料滴头,“这是滴箭,也叫滴头。”

“把它插在支管上,位置要对着作物的根部。水从这里一滴一滴地渗出来,直接喂到根上,这样,水的利用率能提高好几倍。”

“用滴灌就有这个好处,不像大水漫灌,一半都蒸发或者白白流走了!”

考虑到有些生产队因为缺乏水源或者抽水机,钱进当初还设计了一个手动加压泵。

这东西可以直接连接在主管道上进行手动加压,此次为了全面开展教学工作,他便没有使用抽水机自动加压,而是用水桶往里倒水,等清水缓缓流入管道再手动加压。

很快,插在示范用支管上的十几个滴头开始均匀地、缓慢地渗出晶莹的水珠,一点一点的落在下面模拟的作物根部土壤上。

“看到没有?这就是滴灌,它的优点就是能精准的将水送入植物根系位置,减少水资源浪费。”钱进指着那些滴落的水珠示意大家仔细看。

“大家记住要领:管道铺设要平直,接头要拧紧防止漏水,滴头要定期检查防止堵塞。”

“水压不能太大,太大容易冲开滴头;也不能太小,太小不出水。这个度,大家多试验几次就掌握了。”

年轻的技术员们在农田里进进出出的摸索,他们认真地记着笔记,结合实际来操作。

北昌盛大队一共分到了两套设备。

钱进又拿起另一套设备,带着服务队学员们来到一块已经整好地、准备抢种荞麦的试验田里让他们进行实操:

“播种前的滴灌工作开展起来最简单,把水管放进去让它滴水就行了。”

“等到田地干土湿润的差不多了,那就循着滴水点来播种,等播种结束再次滴灌一到两个钟头,然后就能换地面再次进行这个操作了。”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现场指导学员们如何根据田块形状和作物行距,合理规划主管道和支管的走向,如何打孔安装滴头。

“领导,这、这点点滴滴的,真能浇透地?庄稼能喝饱?”一个来看热闹的老农蹲在地头上,他看着那些缓慢渗水的滴头,满脸的怀疑。

这很正常。

农民们习惯了看到水流哗哗地漫过田地的景象,对这种“小气”的浇水方式实在难以理解。

钱进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指着旁边一块干燥的土地说:

“大爷,您看那边,这地肯定浇过水吧?否则它早龟裂了。那么你告诉我,它是什么时候浇的水?”

旁边一个妇女嘴快的接话说:“才浇了两天呢,这天又热又干的,你看地面都干的透透的了。”

钱进说道:“对,旱年就是这样,地里缺水,浇了水没多久,地会干甚至会再次开裂出缝子来。”

“当初浇水耗了多少清水你们比我清楚,这水都浪费在表面蒸发了。可你们去摸摸这滴灌的水滴落的地方,使劲往下挖挖看。”

老农半信半疑地伸手摸了摸滴头下方的土壤,入手湿润而松软,手指插进去,温热湿润到好几公分的深度。

很明显,水分在向深处渗透。

然而这才用了多少水?

农民种地浇地一辈子,他们不用专家来统计数据,凭感觉就能知道个大概:

“呀,用这个浇地,以前浇一垄地的水,现在怕不是能浇个十垄八垄的,这东西是省水啊!”

钱进说道:“一点没错,同志们放心好了,大家保护好这个滴管,就靠这井里的水,一定可以保障你们正常秋收。”

“不过你们肯定得多费力气,二十四小时不断给庄稼浇水,人轮流休息可滴管不能休息。”

大队长高兴的说:“领导这个你放心,俺庄户人家没别的,就是有时间有力气。”

“我今天就把班排好了,从现在开始,这个滴管它不能休息了,它得干到摘苞米的时候。”

然后他又迟疑的问:“要是坏了怎么办?”

钱进说道:“只要管道铺得好,一般不会坏,只是滴头容易堵,你们准备好钉子,堵了赶紧给透开,那就没事了。”

“大家相信我,这东西很厉害,它点点滴滴的水看起来不多,可连续一个小时下来,渗下去的深度足够庄稼根子吸了!”

“而且土表四周还是干的,不仅仅水分蒸发少,还能抑制杂草——杂草草种吃不到水,它们长不出来!”

钱进耐心解释,“咱们现在缺的就是水,一滴水恨不得摔八瓣分八块田里去。”

“这滴灌,就是最省水的法子,大家先试试看,先给这片荞麦用上,过几天大家再跟其他地里比较比较!”

但也有人嘀咕:“嗨,种粮食用种子用化肥用农药不说,现在还得用这个管子?这管子不便宜吧?”

钱进说道:“这个管子跟农药化肥不一样,它不是一次性消耗品,现在特殊时期,要抗旱要救灾怎么可能不钱啊?”

“不过这位老乡说的很有道理,这个管子不便宜呀,所以大家用的时候必须得珍惜,尽量多用个几年。”

“以后即使天上下雨了,井里河里有水了,可全县这么多土地,不可能没有干旱地方,到时候这些滴管还得送过去继续发挥余热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