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彬:「小远哥,还是不联系外队幺?」
李追远:「等他联络我们。」
一路上,谭文彬和林书友会换着开车,人停车不停,对这种赶路方式,大家早已习惯,而且除了开车的那个人,其余人都会正常吃东西和睡觉,维系好自己的状态。
到洛阳时,已是深夜,车子直接开到潘子他们所在的医院。
林书友停车,谭文彬则先去找病房。
等李追远他们上来时,谭文彬已经和护士台值夜班的护士聊起来了,看起来,聊得还挺投机。
「小远哥,他们在这里。」
谭文彬带路,进入一间病房,病房门口长椅上,有两个人互相靠着正在睡觉,他们应该是当地厂子安排过来的人。
潘子、雷子和梁军,躺在同一间病房里,目前还处于昏迷状态中。
中毒的不仅是他们,隔壁两个病房里还有病友。
先前兴仁镇的厂子打电话通知村里时,他们自个儿也还不清楚具体是个什幺情况,所以通知过来的讯息也不全面。
参加这场合作会的厂子可真不少,天南海北的都有,基本每个厂都是由领导带队、中层管理组织,再选一些年轻员工,组个团过来。
到了这里后,除了必要的参观、交流,其余时间都能自己安排。
潘子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群同样来参会的朋友,领导有领导的项目,他们这些年轻员工自然就凑一起耍。
这幺多人去外面下馆子,成本太高,他们这帮人就自己打平伙。
厂里食堂可以拿些米面粮油,各自再整个各自家乡的特色菜,图个有趣热闹,直到一位来自云南的年轻工友拿出了一袋菌子。
这种东西,很多地方的人都吃不到,等下锅后,大家纷纷抢着要尝一尝,吃完后都得竖起大拇指夸一句真鲜美。
然后,就都美美地躺下了。
好在抢救及时,都已过了危险期。
为了降低后遗症影响,李追远给潘子、雷子和梁军都施了针,再在他们被窝下面放了一张清心符。
见者有份,李追远顺便去了另外两间病房,给他们也施了针留了符,在给一个皮肤黑的年轻人施针时,他还在昏迷中说着胡话:
「没煮熟——再煮一会儿就好了。」
做完这些后,谭文彬叫醒了外面长椅上的俩人,以家属的身份进行交涉,算是交接了这一阶段的浪花线索。
做完这些,出医院时,已接近凌晨四点。
天依旧是黑的,但医院对面店铺,却有好几家已经开门营业了,都是汤馆。
李追远:「去吃饭吧。」
有条件吃点好的,没人愿意去啃压缩饼干。
选择一家走了进去,里头已经有客坐着了。
洛阳的汤很有名,种类丰富,各具特色,撇开其本就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谈,单论当下的美食,这碗汤,绝对绕不过去。
汤馆普遍开门都比较早,有下了夜班过来的,也有要上早班的,还有特意起早,专门喜欢喝头汤的。
一口大锅,里面的料肯定不能只煮一锅,但第一锅肯定滋味最浓。
谭文彬和林书友去点菜,不一会儿,二人就端来了四碗肉汤、四份饼丝、四份丸子和四瓶海碧。
李追远拿筷子在汤碗里搅了一下,碗里肉很多,而且铺了一层葱花香菜,看起来都让人垂涎。
喝一口下去,汤香味美,滋味浓郁。
虽然它上面也放辣子,却没四川那边追求麻辣,比北方喜欢涮锅的更为丰富,比东部沿海少了些花里胡哨,比南边的口味儿更重。
哪怕不是本地人,也很有可能在这里寻到自己过往都未曾发现的,最中意的口味。
若硬要整个词专门来形容这种味道,那就是一个字:
中!
「好喝!」
润生已经把一碗汤吃完了,出门在外时,润生一向很节省,能让他对外面店里的吃食发出赞叹,真的不容易。
谭文彬笑着起身,拿起润生的碗,去续了一碗汤,顺便给他将丸子和饼丝泡上。
润生:「能免费续?」
谭文彬:「能,但估摸着也就续一碗吧,肉是不能加的,你第二碗喝完了,我们花钱再点下一碗,你开肚皮吃,嗯,我们仁都开了吃。」
李追远喝完一碗,泡了一份饼丝后就放下了筷子。
接下来,就是仁伙伴们的「进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