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想了想,说道:
“我不知道哥您怎么看,但在我这……我觉得还可以。没好到《烈日灼心》那个程度,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把刀包着鞘。这题材其实能再深刻一点的,但他没往下挖,就挖了浅浅的一层……把想表达的东西都藏了起来,不太过瘾,也不太爽。我是没看懂它凭啥能拿戛纳的最佳导演。”
听闻这话,冯晓刚似乎并不意外,解释道:
“他不能再往下走了,再往下,这片子国内上不了。做到这种程度,两边都不得罪,其实是最聪明的做法……这孩子其实一直对人心的把握都很准确。他知道怎么把自己的东西在不得罪人的前提下,表达出来。也确实和《烈日灼心》比不了。但……它真不差,并且,他这片子好的地方并不是故事,而是其他层面。”
“比如说?”
“比如……”
说到这,冯晓刚话头一顿。
似乎难以概括。
又似乎不知该说不该说。
可沉默了一会儿后,他便说道:
“他这次没用什么特别的技巧,发现了么?”
“对。”
路国强赶紧点头:
“我没看到特别有张力的定格画面……他好像对画面没太上心,多是实景。大多镜头调度也都是看起来很平平无奇那种……”
“他着重的地方,是故事。你说,这到底是个什么片子?商业片?艺术片?”
“……”
当冯晓刚问出这话的瞬间,路国强眉头就皱了起来。
是啊。
这片子该怎么定义?
艺术片?……并不是。
他绝非传统意义上那种艺术片。
他的故事内核和镜头是统一的。
不存在什么隐喻,或者一种思想表达。
商业片就更别提了……
这片子……他几乎看了一眼就知道,票房应该不会太高。
当然了,这个“不高”是指按照他以往的成绩而言。因为他拍的没《烈日灼心》那么带给人一种挣扎感和欲罢不能,并且故事也并不算高光。
它……是一部好电影。
但票房属性真的不强。
两边都不沾,两边又都沾了一点。
想了半天,他给出了答案:
“好像……只是一部故事片。”
“嗯。”
难得的,冯晓刚同意了他的观点。
“它只是一部故事片。一个好剧本,一些好演员,用最朴素的手法,拍出了一部故事片。不侧重商业属性,也没有任何艺术片里的晦涩东西。”
“听上去可够普通的。”
“可就这么一部你口中的普通片子,拿了戛纳。你说他是靠故事赢得?还是靠导演技法?还是靠演员?”
“这……”
路国强又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但冯晓刚替他说了:
“他都不靠,但他也都靠上了。这片子……哪方面都不强,但哪方面都没有短板。甚至你都看不出来导演风格……你刚才不是问我看完之后是什么感觉么?我的感觉是,他提供给了所有同行一个模板,或者说……给大家打了个样。”
“什……什么样?”
“就像是他之前一直说的那样,导演,先学会拍故事。再考虑其他!而这片子,他选了一个合格的故事,用了一群对的演员,搭配上他这个“平平无奇”的导演,三足鼎立,带来了这么一部作品。它不强,不冒尖,没有《烈日灼心》那样的凌厉。但……”
冯晓刚说到这,忽然叹息了一声:
“唉……他就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一些人,这么拍电影,也行。你看着吧,他这电影的票房不会太高,但绝对会赚钱。先得到了荣誉上的认可,电影也赚了钱,并且故事也不差,属于经典的范畴。
这就是一条……不算新的新路。
现在的电影要么是拼命往商业上靠,票房要抓钱,植入广告要赚钱,为了赚钱,一切都可以牺牲。
要么是跟娄烨那种,我就拍艺术片,我要有自己的风格,打死我也不改。你接受不了,就是欣赏不了艺术。
艺术片的门槛太高。
商业片的商业成分过浓。
他都不喜欢。
所以,他拍故事片。一部电影,一个故事。钱,多少赚一点。奖项荣誉,多少拿一些。两边可以都不拔尖,但两边他都要。
他在搞平衡。”
“那这不就是平庸了?”
“但却适合绝大多数平庸的人。明白了么?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是我,也不是娄烨。他们想生存,就只能平庸。而小许这孩子……给所有平庸之人,指了一条路。”
“……”
路国强这下眉头彻底皱了起来。
给平庸之人……指了条路?
意思是……就按照他这个模板来?一个差不多的故事,找差不多的演员,拍出差不多的作品……?
不是那么的“好看”。
但也不难看。
观众能接受,也能让追求艺术享受的人多多少少“吃”一点。
饿不死,但也绝对撑不着?
可……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他一时间没想明白。
可冯晓刚却没回答这个问题。
只是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
因为在他看来,这压根就不是问题。
用不了多久,路国强就能想明白这么做的意义。
当中层的“劣币”足够多的时候,那些“良币”不就没了活路?
你不可能用一部部电影来满足所有人。
但,当不好不坏的作品基数上来时,一定会有人争上游,游上来。而能耐不够的人,只要按照这个路数拍,也饿不死。
天朝人很多。
观众很多。
足够养活一个影视圈了。
只要你不瞎弄。
只要你别瞎搞。
你……
划了一条线,又端来了一碗饭。
是这意思么?
小许。
这饭,不用你赏。
让别人自己吃。
能者多食,懒者少食。
不劳不食。
是吧?
“哈~”
忽然,闭目养神的冯晓刚轻笑了一声。
到底是天真烂漫,还是少年意气……他已经不琢磨了。
只是对前面的助理说道:
“订下午他那部好莱坞电影的票……这两天还有其他事情没?”
“呃……没。就7号那天您有个商务合作……”
“嗯,这几天就在这边待着吧。也不用和别人说,咱们也好好感受一下这个电影节。”
他直接做出了决定。
……
“你好,影迷朋友,我们是影视娱乐报的记者,方便接受一下采访么?”
林栋拦住了两个看起来是结伴来看电影的男观众。
并且在心里同情了一下这俩人。
啧。
可怜啊。
俩大小伙子来看电影。
你们一定没女朋友吧?
俩看起来也就是大学生年纪的男生互相看了看,点点头:
“可以可以。”
“嗯……请问二位看的什么电影?”
在采访届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林栋把麦克风递到了俩人中间。
一个男生低头凑近话筒:
“《你的名字。》”
林栋一愣。
这电影……有点耳熟啊。
啥来着?
他有些卡壳。
这时,“师徒”的默契度显现出来了。
刘畅见林哥卡壳,赶紧补充问道:
“日本导演新海诚的作品吗?”
“嗯嗯,对!”
林栋瞬间回神。
想起来了。
那部动画片。
不过说实话,他真没啥了解。
毕竟他的主要目光除了许导的作品,就都放到了竞赛单元里。
于是问道:
“好看么,你们感觉怎么样?”
很公式化的水平。
可那两个男生却眉飞色舞了起来:
“好看!”
“哇……真的好看!这电影太好看了!”
林栋在心里纠正了一句:那叫动画片。电个锤子的影……
当然了,他这属于二次元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