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着那些写文章的作者挨个骂回去显然是不可取的,到最后除了把自己气个半死,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什么也得不到。
陶玉书心里琢磨着,如果后面舆论一边倒的批判丈夫肯定不行,最好的办法是把水搅浑,双方各说各的,自然也就没人在乎丈夫的文章了。
她别的不行,写点评论文章还在行,正好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锻炼一下。
正在书库摸鱼的林朝阳并不知道妻子只是看了两篇文章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要打倒伤痕文学了,他忙里偷闲写了千八百字小说,就接到了楼下传来的小纸条,说有人找他。
下楼一看,是周燕如。
见面寒暄两句,周燕如开门见山的说道:“《小鞋子》单行本的事已经谈好了,小说现在正火,人文社那边合作的意愿也很强烈。你哪天有时间,跟我去他们那走一趟。”
“明天吧,我请半天假,上午过去一趟。”
“好,那我明天在人文社门口等你,地方你知道吧?”
“朝内大街166号,谁能不知道啊!”
周燕如点点头,两人又聊了两句,她便告辞而去。
翌日早上,林朝阳来到朝内大街166号,人文社那栋五层高的大楼静静的伫立在街边,这会儿赶上早上上班,不少人骑着自行车进院。
隔着不远,林朝阳便看到周燕如正扶着自行车等在大门口。
“老周,等一会儿了吧?”林朝阳上前拉了个招呼。
“我也刚来,走吧!”
两人进院,来到传达室门口,周燕如冲里面喊了一声:“老翟,登记!”
一看就是老熟人了,传达室的老师傅拿出本子给周燕如登记,眼睛扫了一眼林朝阳。
“小伙子面生,新作者?”
“许灵均知道吧?”周燕如介绍道。
“许灵均啊,听过听过。”老翟说着话,接过了两人登记好的本子。
等二人上了楼,他扫了一眼本上的名字——林朝阳。
小伙子字写的倒是不错!
人文社的当代文学编辑室在三楼办公,周燕如带着他走进当代文学办公室,靠墙一圈是八九张桌子,桌前一群编辑,每个人的书桌上都堆满了书稿,连地上也有不少用牛皮纸袋装着捆好了的稿件。
“老李,给你送人来了!”
周燕如的喊声喊出来了一个戴着眼镜的方脸中年,他笑着起身张开手,先是周燕如打了个招呼,然后又热情的握住了林朝阳。
“这位就是许灵均同志吧?”
“这是李曙光,编辑室副主任,你的小说就归他管了。”周燕如介绍了一句。
“叫我老李就行。”李曙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