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倏即回身,便以此剑下劈——

「看你靠什幺站在朕的面前,用什幺实现你的妄想!」

铛!

姜无量亦抓碎骨一把,融骨错光乃为剑,一剑格之。

皇帝的白骨剑上,死气成龙纹。阿弥陀佛的碎骨剑上,嵌光有「卍」字佛印。

两剑相错,幽冥寂然。

而后天见其隙,地见其裂!

万万里幽冥为冻土,亿万丈高穹见佛光。

许多缄藏于窟,匍匐于地穴者,不免于震怖间,回想起可怕的过往——

曾经幽冥世界,为诸佛死地,亦众生绝境。

今似劫又重来。

一时天雷轰隆,其声裂耳。一时紫电暴耀,光灼鬼目。

鬼哭之声,遍及幽冥。天灾地祸,处处发生。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

两位争龙者在幽冥世界大战,一时厮杀于芥子之中,一时又显化伟躯,遮天蔽日。

这合世的幽冥,尚且为之摇颤。若在合世之前,又不知多少阳神,要死于余波。

对于大齐天子来说,这是久违的一场酣畅战斗。

走出东华阁,他才可以摆脱七十九年如一日的「案牍劳形」,真个舒展此身。

离开齐国,他才能杀个天翻地覆!

天子担国,这七十九年来,他未有一刻不负重。山河社稷担在肩,擡足一步,计议万年。

现在才是放下束缚的他,才能叫他真正不保留。让阿弥陀佛看到,什幺是天子的剑!

天之青赤,地之幽玄,恍惚时光奔流,历史翻页。一幕幕奇景,席卷幽冥世间……翻覆沧海为桑田。

最后他们重会于白骨神宫内,万万里的雷霆之潮,以此为中心,一圈一圈地荡漾开。

所过之处,神灵绝迹,群鬼避道。

森森神宫,静得听得到不安的碎骨声。

阿弥陀佛脑后大放光明,一圈一圈的光晕,无限遥远,其中有一个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极乐世界。

阴天子冕服着身,身后有无尽延展的阴影长阶,连接着真正的十八泥犁地狱——

昔者【执地藏】欲建轮回,创造十八泥犁地狱,齐天子提戟独破之,尽得其意,为今日阴天子资粮。

此时天际又阴云滚滚。

佛帝之争稍一滞,幽冥世界的天空,即被紫旗遮蔽。

中性的声音,倏而响在白骨神宫外:「灵咤前来护驾!」

却见一尊身绕白色流火的灵神,在绵延的宫殿群落外俯身。

此尊生得钟灵毓秀,却也雌雄莫辨。眸如弯月,鼻似玉砌。披一件飞焰不止的幽冥法袍,俯身之时,飞溅的白色流火,如同蒲公英的飞花。

神圣洁净称之「灵」。

恩泽感应称之「灵」。

沟通天地称之「灵」。

此尊合道于幽冥初始,见证幽冥合世,拥有至高灵性,又具备无上威严。

作为原始的幽冥超脱,现阶段最强的阳神之一,亦是唯一一个还留在幽冥世界经营的古老存在……灵咤所过之处,天风浩荡,此世为之震荡。

幽冥意志若有实显,祂才是幽冥的孩子,所以祂的尊奉,才有相当关键的作用。

其以尊身行世,鬼哭为之悲,神恸似有哀。

茫茫幽天,显着祂的降临。

「灵圣王有心!」

阴天子的声音在白骨神宫内响起:「且于宫外护驾,勿使闲杂欺近——待朕斩逆而出,再与你定阴廷事务。」

大齐帝国久未封公,此刻还在秋阳郡厮杀的楼兰公,几成绝唱。

阴天子却随口就在这幽冥世界里,封了一尊王。

且是「灵圣」为号,几乎并肩天子之尊。

可见重视!

灵咤的身形在宫殿外降落,只微微欠身:「臣遵旨!」

空旷大殿有回声。

绝顶阳神的威压,如潮涌而止,终不越门。

姜无量略略侧耳,慨声一叹:「灵咤归齐,可谓忠心耿耿。幽冥划疆,奠定阴廷,处处出力。今夜举紫旗,亦是旗帜鲜明——但哪怕是到了现在,父皇也并不信祂。」

皇帝一剑横抹:「为人君者,绝没有完全的信任!」

「不信不意味着不能重用,信任也不意味着毫无保留。」

「天子不疑,社稷生蠹。天子固信,家国必倾。」

「你以极乐为理想,若当其国,不意味着要人人求极乐。志同道合的永远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只是要吃饱穿暖,人生有希望。」

「而天子不以疑……失众!」

他的剑推横在空旷大殿,又延展在茫茫极乐世界。

姜无量以身拦之,佛躯裂开又愈合,先以佛光推其锋,而后才以剑斩剑。

「儿臣……受教。」

铛!

碎骨之剑斩在白骨之剑,佛光照着龙气死气,正相持中。

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来。

偌大的白骨神宫群落,许许多多的白骨,摇摇晃晃地爬起来……

皆向阴天子而拜!

帝气起势如山洪。

整座白骨神宫,亦似灵性诞生。在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将其影响之前,先一步响起闷雷般的心跳声。

大齐天子转道【阴天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备选。但东海之上吞神力而灌溉阴廷,乃至于将战场转移至白骨神宫,都是一步接住一步,未有偏转。

成为【阴天子】只是第一步——就像阿弥陀佛远没有成长到理想的层次,皇帝也在幽冥世界里,寻求新的伟业。

双方都在战斗中飞速跃升。

这个时候鲍玄镜的贡献就体现出来——

最纯粹的白骨神力,唤醒了这座神宫。源生于幽冥的力量,滋养着阴天子。

阴山鬼叟福至心灵,伏地拜曰:「奉荡魔天君之令,臣等叩见阴天子!」

「臣等叩见阴天子!」大批的白骨卫士化形而拜,混个从龙之功,为自己加授神职。

白骨神宫自此编入【阴廷】!

交战的双方自然都明白,姜望不可能那幺早就布局在这里。所谓的「荡魔天君之令」,只是阴山鬼叟对「上意」的揣摩。

但这一批鬼神的敬奉,还是倾斜了双方对于白骨神宫的争夺。

微渺的支持已是天倾。

阴天子令行此方,遂是一剑,斩破了姜无量手中佛光碎骨剑,剖其面皮!

严格来说,他们都已超脱,但还都不算完整。活着走出这里,修补这猝然行之的缺漏,才能真正不朽而无上。

金身佛躯一裂即合,仍不免有金色佛血,流淌在姜无量脸上。使祂看着前方,如睁着带泪的眼睛。

祂说:「父皇,当初在【执地藏】身上,我们还有一局胜负,未见分晓。」

【执地藏】是从世尊尸体上爬起来的超脱。

而阿弥陀佛,是与世尊并举的佛。

当初大齐天子执戟往征天海,除了尝试推举武帝、天妃超脱外,其实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用【执地藏】的尸身,奉养青石宫里的天生佛子。

在【执地藏】的尸身上,长出寿也无量的阿弥陀佛。

更早之前,姜无量作为东宫太子,出使牧国,有天下知名的「三合之约」。其与北宫南图斗「信」,同施柏舟斗「剑」,同涂扈斗「知」,一胜一负一和,将原属于枯荣院的广闻钟输给了牧国……

当时相约,必三合全胜,乃归广闻。

姜无量以平局认负,而以全胜才还钟,向天下展现了大齐太子的气魄。牧国也在那场「三合之约」里,展现了草原霸主的深厚底蕴。

但其实那一步,根本就在谋划【执地藏】。

将广闻钟留在草原,镌刻苍图神使敏哈尔的传说,为中央逃禅做准备。

那一位源执而生的【执地藏】,早就被青石宫视作成道资粮。

阿弥陀佛正是要吞世尊之执,统一诸世禅信,掌握中央四方。

及至后来姜无量囚,枯荣院覆,故事走向了另外一种结局……

姜无量所论的胜负,是说祂本可以完成【执地藏】的谋划。皇帝固执其心,选择托举武帝和天妃,却因为景二的故意放纵,无罪天人的有心碍难,而功败垂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