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天下得一都尉难
「林况畏责自杀,已是北衙定论。」得鹿宫中,天子高坐金色石台,依然不见什幺情绪,只问道:「事隔这幺多年,你要为他翻案?」
「林况大人当年的确是自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自杀的原因,却不可能是『畏责』。」
姜望说道:「红窑案、金线案、紫缎案……这些名噪一时的大案要案,有人人畏难的,有盘根错节的,有复杂凶险的,都是林况亲手破获。微臣翻阅卷宗,面对案情,常有瞠目结舌,不免为之惊叹。林况若是畏责之人,办不下这些大案。青牌创建以来的第一神捕,又怎幺可能畏责?」
能把林况当年破过的有名大案如数家珍,足见姜望在私底下所费的工夫。那是抱着厚厚的卷宗,反复研究过。
任何人其实只要读过这些卷宗,也就大概能看到林况是何等样的一个人。
而他继续道:「嫌犯死于囚室,难道不是看守之责?难道不是狱卒之责?
何以当年田汾死在监牢,却是林况畏责自杀?
现在都说是林况抓错了田汾,可田汾死的时候,他身上的疑点还没有洗清,只是因为他死了,才无法继续追究。这怎幺能够就直接定论,说是『抓错了』呢?
臣翻阅记录,查问当年经事者,发现在当年,『抓错人』的声音和『田汾有问题』的声音,其实是一半一半。
但在林况身死后。似乎大家就都承认是他抓错人了。
可世间怎有这样的道理?
岂能因为林况身死,无法为自己说话,还活着的人就已经不需要再调查,可以擅下定论?这对死者何其不公!」
天子并不说话。
姜望于是又道:「十一殿下有一幅遗笔,是他生前所书最后一幅字,遗赠于臣。」
天子果然有了些兴趣,问道:「写的什幺?」
姜望答道:「字曰,『天不弃我大齐,生我姜无弃!』」
天子一时沉默,显然也陷在这句话的情绪中。
姜望则继续道:「何为不弃大齐?」
他抛出这样一个可以称得上宏大的问题,又自己答道:「臣以为,是不弃齐臣、不弃齐民!
尽忠职守者,不该被弃。
有功于国者,不该被弃。
凡为齐而战,无论老幼贤愚,不应为大齐所弃!
十一殿下在时,之所以给那冒牌的张咏机会,只是因为我大齐不忘勋臣。
同样的,殿下生前屡次钦点林有邪办案,亦是表示我大齐不忘林况这样的名臣。
盖因林况虽是自杀,却是死于流言,死于怖惧,死于冤屈……而非畏责!」
姜望宏声朗朗,理甚直,故而气甚壮:「林况任职北衙期间,主导破获大小案件一百三十七件,件件卷宗在录,线索翔实,证据充分。
其人指导、辅助后进青牌破获案件,更不计其数。
独创的青牌办案手段高达四十四种,制定的诸多规则,如验尸须两人以上监督进行……至今都在沿用。
生前从无徇私之举,死后彻查其行其迹,竟无一事可责。
这样的人才,不应为国朝所弃。
臣请陛下覆核林况自杀事,为其正名。使天下人知,天子无弃天下也!」
天子只问道:「姜卿以为,林况如果不是畏责自杀,那是因为什幺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