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越过悬空寺众僧,走到应江鸿和姬玄贞面前,只将眼晴一翻,顿有凶焰腾起。
「吾辈禅修,此生侍佛。虽寺小势微,难当大国,但止恶一人,也足拒外侮岂不闻烈焰焚身,乃有舍利出!」
止恶禅师在和景国人剑拔弩张,诸方都在静看。
细细梳理顾师义相关讯息的姜望,却刚好在此刻,心中一惊。
因为他在顾师义尚未完稿的史传里,在抹掉了许多不够符合的人选之后,看到了一个名字·—.——·
「豪意」——
孙孟!
此君曾与顾师义齐名,同顾师义相交莫逆,有名动一时「三山之义」,是说他们三次联手的生死战。但这两人抵背而战,又何止三次,曾无数次地彼此交付性命。
后来顾师义仍然活跃在江湖,孙孟却在并不具明的某一天,突然地消失在人海。
顾师义已成天下之豪侠,曾经那位号为「豪意」的剑侠,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很多人都以为他已经为义献身,死于壮志毕竟从来侠以武乱禁,一位主张「侠不触法」的豪侠,难免处处受制,寸步难行。
但勤苦书院的史学先生,还是翻出旧典,寻迹求踪,找到了这背后的真相。
昔日之豪意孙孟,乃今日刑人宫执掌者、法家宗师公孙不害!
当年他是为了探讨侠与法的边际,才化名孙孟,以侠的身份行走天下。
这事情虽然隐秘,毕竟也在近两百年中。不可能完全地抹掉历史痕迹,一旦被聚集到阳光之下,更逃不脱当世史家的注视。
虽则法家宗师的身份,与「侠」的身份也太过冲突。
但孙孟之名,的确曾经代表公孙不害,出现在江湖中。
念及如今的公孙不害,与顾师义的确从不接触,很符合顾师义所表述的曾为至交后又决裂的情况。
念及当年他续上那桌残筵,与顾师义把酒言欢之地,好像也真个离三刑宫不远。
姜望不由得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有没有可能···公孙不害就是神侠呢?
甚至他也立即想起来,他证道之后第一件大事,是逼迫忘我人魔燕春回改道。但在燕春回改道之前,他想的是扫荡无回谷,杀绝世间敢名「人魔」者。
可他纠集了太虞李一和刑人宫公孙不害一起出手,发雷霆于一瞬。
常年呆在无回谷里不挪身的燕春回,竟然提前逃走!
他一直不知消息是怎幺走漏,不愿意怀疑同行者。
若公孙不害就是神侠,此事岂不是有了最合理的解释?
「止恶!你竟还存侥幸!」姬玄贞的怒声,暂时把姜望从思考中拉出,拉到悬空寺当前的紧张局面上来。
这位大景晋王,怒而戟指:「尔辈罪孽深重,焚你残身,当真还能见舍利吗?我闻钟动,便是出自你手,真以为天不知地不觉?」
「我闻钟,我闻钟!说了是一时疏忽,便放在你天京城,【执地藏】忽然摇动,尔等能防?尔等若能万全,则不必有中央逃禅,【执地藏】本该一直囚锁,
直至死于时光!」
「愿置佛宝,请以干天镜鉴照,足证悬空寺之诚。后又支持姜望,夺【执地藏】之名称,足见悬空寺之立场。我止恶一生行事,更是能见肝胆,血痕清晰。」
止恶将日月铲一横:「晋王以此疑我,天下不服。止恶更不服气!」
他极其凶蛮地往前走,雾时间体现的气质,俨然颠倒了金刚,点燃了伽蓝。
「要老讷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然这幺想我死,咱们也别整那些虚的,你我放对,不死不休便是。我若输了,什幺罪也不用辩了,你看着书写,掷于残身!你若输了,我亲自为你超度,今次就当景国没来过。事散无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