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咆来忽如龙。
惊涛骇浪撞进此间来,冲书桌,溃方凳,将那读书的人影都撞碎。掀翻此世也!
潜意之海,广阔无边,姜望独行海面。
他负手而立:「先生莫要说书法了,讲得浅了你不尽兴,讲得深了我不懂——咱们来个痛快,如何?」
子先生的笑声在海水中荡漾:「姜君真是快意人!此般朝气,令我艳羡——便试剑!」
比言语更直接的是动作,姜望擡步而行,立刻履水如镜,整个潜意识海,自此寸澜不生!
子先生的声音受此压迫,也有几分失真:「余幼时鲁钝,有志于学,然而书不成文,读不成章,师长都以为朽木,遗我束修于晚桑……幸得一老叟,每日授一字,为我开蒙。」
镜水之上,立起一孺童,手提木剑,面带微笑:「原来我非愚鲁,是生而见真,被那些无用之文字,迷惑了眼睛。是庸人不够教我,而以我为庸。」
「往后我每思幼时,有教无类,不怠贤愚。」
这孺童擡起木剑,发起决斗的邀请:「姜真君剑魁天下,试此孺子剑。」
冥冥之中,有如此清晰的感受——
年轮五转,过则不入。
竟只能孺子对孺子!
并非是以现在的觉知,驾驭五岁的身体。而是只能以五岁时的那个姜望来对决,
子先生的力量神乎其神,好像百无禁忌,可以在任何秩序里存在,还能在其中切分……建立自己的秩序。
就像这片潜意之海,明明被姜望的意志掌控,他也能自在地游走其间,并建立特别的决斗规则。
这种力量关乎于「礼」,也关乎于「矩」。
姜望微微擡眸。
凡于斗剑,无所不应。
哗啦啦!
天空仿佛河流涌动。
有一个跌落水中的孩童,一路下坠,跌到了海面上。
这孩子爬起来,手上也抓着木剑,一脸倔强,微微抿唇。
正是儿时落水的小姜望。
「我幼时少读字,不解书,多看画,辨药材……但却是握着剑长大的。」小姜望笑道。
「剑也无名,我父削之。」
就此涉水而前,纵剑相斗。
镜水无波,两小儿戏。
「所谓字如其人,非以见品性,是以之见恒心。」子先生的声音道:「所谓观剑而知人,是于死生之地,见真性如何——今与汝决,试问剑魁。」
姜望拔身如水上松,剑气纵横,亭亭如盖:「我与先生坐而论道,就论出剑魁来,想来司阁主很难认可。」
子先生笑了笑:「官长青也曾求剑拜山。你若赢我,司玉安必无异议。」
姜望终于明白,什幺叫岁月长久。
儒家这位圣人,端坐书山之巅,从古老的年月到如今,也不知落了多少颗子。从兵仙杨镇,到失落祸水的剑阁官长青……
天下兴亡,史书翻页,不过是他一杯热茶,半盏晨昏。
心下暗惊,却只是笑道:「应无明议,当于腹诽!」
子先生也哈哈大笑。
镜水之上,又立起一少年:「余十四,已知学无涯。初见血,江海藏锋。自以为天下之大,当魁少年。」
其人手中提剑,而年轮十四转。
姜望负手不动,只自眸光中,走出一个十四岁少年——
那年他刚刚考进枫林城道院,成为一名光荣的外院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