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回来,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由层流到湍流的转变,是1839年。在些对于湍流的研究当中,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一个是n-s方程的提出,一个是雷诺数的定义……”郑仁开始给柳泽伟灌输湍流的概念。
湍流无所不在,像是点燃的香烟飘起的青烟就是湍流的一种。
其实说到最后,不管是郑仁还是苏云都对湍流没有特别深入的、突破性的研究。
甚至苏云只是概念上理解,却无法落实到行动中去。
因为这涉及到海量的运算。
要么,就像是郑仁一样,依靠“天赋”把湍流的解决手段尽量模糊化,凭借感觉来做。
毕竟这是经典物理学最后的壁垒,在大牛级物理学家的认知中,和量子物理是一个等级的概念。而且从说话的语序上,湍流甚至要比量子物理还要难以理解、攻克。
或许,湍流是连接量子物理与经典物理之间的桥梁也说不定。
医用物理学么,无论是郑仁还是苏云对此都有研究,却并不深刻。
好好的医生,就别冒充物理学家了。
那一拨天才人物,已经把物理学研究了个底儿掉,就差这么一个和医疗有关系的湍流没有研究明白。
由此可见,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酒不醉人人自醉。
柳泽伟一下子就喝多了。
鲁道夫瓦格纳教授若有所思,连放在眼前的啤酒都没了兴趣,眼神空洞,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不断揉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