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铅门关闭,高少杰已经完成了穿刺,林渊当助手配合下开始踩线,进行超选。
他要做的是局部血管注入吲哚菁绿。
2009年东洋学者Ishizawa发现肝肿瘤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术中用近红外显像技术可检测到肿瘤组织呈现荧光,使术中肿瘤病灶的实时可视化成为可能。
最开始吲哚菁绿用于肝脏分段以及其他肝脏疾病的诊断性治疗。
随着时间推移,术者们发现可以用红外显像技术检查到肿瘤组织的范围。
于是随后几年,特制的腔镜下用吲哚菁绿标记的胃癌、食管癌等癌症手术治疗方式迅速在临床展开。
只是因为分子靶向荧光镜技术没有得力的人推广,而且很多临床医生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再加上还要改变手术习惯、应用新的仪器,所以这项技术的推进才很缓慢。
吲哚菁绿已作为目前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 NIR 荧光已在肝癌显影和前哨淋巴结显影等应用上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吲哚菁绿本身并不具有肿瘤靶向性,自此,具有靶向性的荧光分子探针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郑仁这次应用的就是这种技术,精准的对肿瘤定位。
而且他走的要比所有人更远!
正常的分子靶向荧光镜技术是要在术前外周静脉给药,药物随着血液循环分布到肿瘤组织上。
借助红外荧光摄像机把有肿瘤组织的部分呈现在屏幕上,让术者对患者的病情有更深的了解。
可是小石头的病情更重,身体更弱,外周静脉全身给药没什么意义,怎么都要加重肝脏负担。
所以郑仁直接决定介入下在颈外动脉处给药,直接作用于术区的肿瘤,使之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