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挂断了电话之后,方子业的心境反而越发平静。

选择只有合适不合适,没有什么对不对,错不错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必须要走的路。

……

方子业给自己来了一杯茶,坐在了窗户旁,打开着电脑,与洛听竹视频聊天。

冬天的汉市有点冷,方子业把房间里的空调给打开了,穿着洛听竹买的黑毛绒绒睡衣,翘着二郎腿而坐,左手端着茶杯。

洛听竹深呼吸了几次后,道:“师兄,我支持你。”

“科研应该是自由的。”

“做科研,做研究的本质,就是不做其他人思想、套路的奴隶,不被其他人设定的标准、指南给固化,以自己的想法,通过现代医学的统计学、论证相关方法,去探索最真实的规律。”

“反而,如果我们自己沉浸于自己的理论,套化于自己的过往,其实也是给自己戴上了一具特殊的枷锁。”

“医学与其他行业毕竟是不同的。”

“就好比是作家,如果一个人写出来了一本好作品,然后一辈子都只是沉浸于这本老作品里,再也拔不出来,那就算是作品再优秀,也总会陷于其中,不得自由。”

“医学更是如此。”洛听竹有理有据地给方子业加油鼓气。

方子业的这个决定,是临时决定的,提前并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也没有和他人商量。

但即便如此,洛听竹还是支持方子业。

“专精于工,专精于技,一辈子就只做一件事,并没有什么不好。”

“于医学专业而言,这反而是一种值得崇尚的精神,可以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做成行业顶尖。”

“不过就是我的欲望更多了而已。”方子业回道。

成为一个技术的最巅峰,这种体会好不好,当一个纯粹的、专业的人,好不好呢?

当然好。

只是,这种感觉,方子业已经体会过了。

并不是方子业后知后觉,而是方子业出去闯了一圈,不仅方子业自己认为自己的实力、能力是行业最顶级的,其他人也会这么认为。

这么多5级、6级技能摆在这里。

别人身上最多两三个,那方子业能不牛么?其他人怎么在操作层面上与方子业比?

比纯粹的操作,就算是老院士们再复活,再回到巅峰时期,在方子业面前也只得讲一句后生可畏。

洛听竹捂住了嘴,早有预料:“师兄,你终于可以坦然地承认,你现在算得上是骨科真实实力全国第一了吧?”

“文无第一,心里可以这么想,但也不能跑出去说,至少这种话不能从我嘴里说出来。”

“毕竟,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再进行什么比赛之类的。”

“第一不第一,并不重要了。”

“反正只要自己的心里觉得,不管谁来找麻烦也好,过来欣赏也好,自己都不虚无惧,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坦然。”方子业道。

“然而医学毕竟不是打打杀杀,在操作上把其他同行压死,一开始肯定是很有意思的。”

“但它肯定不是终点。”

洛听竹点了点头,笑容逐渐僵持,她端着奶茶嘬一小口后放下:“师兄,不与人斗,只与病斗,是每个医者最后的归宿。”

“很多人都是争不过了,才最终走向这条归宿,师兄你能提前往这里进,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我反正觉得,当医生,只要能给病人治病,能够享受患者康复的快乐,就很开心了。”

“但如果。”洛听竹的嘴型僵定片刻。

继续强调:“我是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也愿意多给一些患者带来可以被治疗的机会的。”

“相比起国外医生就只分成docter,国内的这些职称束缚,或许也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的科研沉浸时间。”

“很多人都困郁于职称晋升,最后实在没有突破之后,才会安下心来去做科研突破,前期的科研,其实都是为了升职称准备的。”

方子业则回道:“但是,听竹,你信不信。”

“如果在目前或者前些年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就学着国外搞科研和临床分离,百分之九十九的医生,都不会去搞科研的。”

“我们国家的科研氛围,只会比现在更差。绝对不会更好!”

在基础底蕴不够的情况下,就只能是一代人做出“牺牲”,扛起来巨大的压力。

那不是终点,只是过程。

如果不造就这么一个氛围,目前国内的医学行业,就是彻彻底底地‘医学手工工厂’!

原材料需要进口,技术也需要不停地进口,没有任何独属于国内的“专利”,一直被其他人吃大头。

“这样的恶果就是,集采就永远发展不起来,我们的医疗费,就要一直与国际接轨。”

“我们的经济水平又比不过国外,因病致贫的人会更多!~”

“华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不能学印国。”

“没有专利药的创新,哪来仿制药的拯救生死?”方子业说。

方子业这么说,自然不再是无稽之谈,而是方子业实实在在地看过了这个层面的视野,所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与很多年前不再相同。

换句话说,如果全世界都不保护专利的话。

那么,方子业就不会想着去改良什么微型循环仪,也没有公司愿意投资给方子业,即便是国家,可能也不会投资。

投资了就是铁定亏损!

医药行业就别发展了呗?

只要有了新的产品,大家都一拥而上地仿制,等着别人发明就好了啊。

大家都不发明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各安天命呗,生病了就注定该死,连被治疗的机会都没有!~

很多普通人当然支持——

如果治不好,我可以死啊,但是最好不要让我因为贫穷,治疗不起而死。

“师兄,那你下一步,打算搞什么病种呢?”

“神经再植?神经埋养?还是?脊髓半切这种?”洛听竹随着方子业的话题问道。

“暂时也还没有想好!~”

“神经埋养术要做,不过我也没有必要亲自去做,大方向肯定是想要往保肢术方向靠的,可能先做一做尿病保肢术。”

“然后往重建术方向发展吧,一点点往前靠。”方子业说。

洛听竹闻言,点了点头,感慨道:“这就是大佬带队的好处啊,有一个大方向之后,随便丢出来一个分支,就可以养活好几个团队了。”

“甚至撑起来几家医院的江湖地位了。”

网上有一个段子。

别人叫我方工,其实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博士懂什么临床医学?

现在的胡青元也可以说这句话,但是,胡青元作为方子业的学生,一般的生物公司找胡青元的时候,依旧是一口一个胡老师喊个不停。

包括以前的方子业,在硕士期间,器械公司以及生物公司,也是老师老师的喊。

他们喊的不是现在的胡青元和那时候的方子业,喊的是现在的方子业和袁威宏。

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就是,如果高校的副教授愿意到生物公司任职的话,综合实力是非常能打的。

“保肢术是方向之一,重建术是大方向。”

“在这两个方向,其实还有不少可以衍化的细小分支,可以整容我们骨科的各个亚专科。也会涉及到外科的一些专科。”

“最近十年,我如果可以把这两个方向搞明白,王院长他们说的那个位置我就算不上去,其他的院士老师看到我了也会客客气气的。”方子业格外笃定。

其他人不提,就屠呦呦女士的科研成就。

哪怕是大部分院士在她面前,也只能是规规矩矩的,不敢以自己的身份压人。

洛听竹听到方子业提起屠呦呦先生,便问道:“师兄,你现在觉得,基础理论的突破,和应用科学的突破,到底谁要更重要一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