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固然可以排除患者术后坏死的情况,但肯定没有现在的这种发现。”
“所以说临床是无限的宝藏啊……”方子业欣喜若狂。
学者是可以做课题,但大部分学者所做的课题,都是对现实自然现象的解析,也就是说,有些原理它本来就在,只是臻待被发现而已。
学者的数量级再多,能有自然现象的数量多么?
医学学者再多,能比患者的数量更多?
很多医学现象,人自身就给了最完美的解释,作为医学学者,反倒是要去反推人类的部分结构的优势所在。
人类所做的假体,都是类比于人类原本的解剖结构进行‘假体仿生’!
没有几个人可以聪明到原创!
解剖学变异于个人来讲可能是灾难,但是在医学学者眼里,一些个人的灾难性异变,如果应用得当的话,是可以成为良好的科研素材的。
“血管通着,又没通?”
兰天罗茫然了一会儿:“怎么听起来好像是个哲学性的问题?”
“不过,林龙生这一次不完美的手术,倒是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启发靶点。”
揭翰的思维是更加活跃的:“师兄,也就是说,根据这个病人现有的情况,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推论。”
“那就是血管,通过固有的结构,就可以进行有效再分配!”
“比如说主动脉弓的再分配,比如说下肢髂内外。”
“非夹闭性血管性止血系统?”
方子业只是一点,揭翰就能接得住方子业的思维,可兰天罗却接不住。这是思维性的层次差距,也不是兰天罗可以羡慕得来的。
如果兰天罗也可以和揭翰一样思维活跃,那还才不正常了。
“明天把宋毅也叫上,这绝对是个好东西。”方子业说。
这就是临床,这也是科研,可能一次别人的错误手术、错误示范,就可以成为你的灵感来源。
一个特殊的病例,在非常敏锐的科研嗅觉下,也能够成为一个课题的开端。
反而,如果是方子业亲自操作这个病例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发现”!
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每次都成功,可能就没有再成功的说法了。
“好!~”
“我给毅哥打电话。”揭翰马上回复,同时他也把兰天罗的手机递了回去。
……
今天是周三,是手术日,明天的周四正好可以闲下来。
组里面没有常规安排手术,如今的急诊手术也不需要方子业再亲自参与。
方子业看了一眼排班,明天的三线咨询班正好是李诺,他也可以轻松得已。
翌日。周四。
方子业、兰天罗、揭翰、宋毅四人开车赶到仙市人民医院时,已经是中午的一点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