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就是北京烤鸭嘛?」
傅明宪10岁,发育的比较好,坐椅子上脚能落地,下雨了知道往家跑,砍了杨过胳膊知道喊妈,未来可期。
「这不是老字号的烤鸭,但做法差不多,大师傅手艺超棒的,香港有烤鸭幺?」陈奇道。
「香港也有,但爸爸说不地道,那边烧腊、烧鹅多一点,还有烤乳猪,那幺大一只,皮都脆脆的,但我觉得不好吃。」
傅明宪比划著名。
「哇,你这地道俩字说的真地道,我告诉你啊,老BJ没有路的,全是地道。前面往往还要加个语助词,嘿!地道!」
「你在说绕口令幺?」傅明宪一脸疑惑。
「哈哈!小陈哥哥给你讲民俗呢,你先吃吧。」
石慧笑起来,给她卷了一个鸭饼,傅明宪一口咬一半,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
龚雪在旁边斜了他一眼,这人就喜欢逗小姑娘。
唯一的孩子吃上了,大人们开始说正事,汪洋道:「电影局批了《太极》去柏林影展,他们选了一部《燕归来》去参赛,讲反右、支援边疆的。」
「这种电影送出去,有何意义啊?」
傅奇不解,道:「我不是说这种片子有问题,它本身毫无问题,但关键是海外电影节,我们想用电影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它就不太适合了。
既然中央决定开放,怎幺还拿老思想去看待问题?要幺改,要幺不改,模模糊糊的!」
他本身有立场,但终究要听从中央命令,对现在的混沌状态很不满意。
「你又激进了,改革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上到下总得有个过程吧。」石慧道。
「我觉得还是没找对方法……」
陈奇开口:「我们想展现中国的思想价值,时代特征,这点没问题。关键是,以我们这种情况,当下确实没啥好展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