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油条?”李安民不懂小孩子在说什么话。
“没什么。”李唐卿思考着自家的事情,又看着如今唯一的儿子,“你哥哥弟弟命不好都早早走了,如今你整天去干力气活也不好,我前些时候认识一个做通判的官,等明天我托人写个信过去,看看能不能帮你安排个差事。”
李安民立刻道:“好!爹你什么时候认识的大官?是老家的人?”
李唐卿担心儿子的事情办不成,就不敢打包票。
“是路上认识的,多说了几句话,知道叫什么,之后就去忙着收麦种豆,也不知道人家还记不记得我。”
林氏迅速道:“那也试一试,实在不行就去郑城看看,咱们总归是汉人,去了郑城兴许能被重用。”
李安民烦闷道:“当了几十年汉人也没见重用过,再说现在没有移民许可,能跑哪里去?”
一家人说了几句话,就话不投机各自歇息了。
李家三间屋子,中间一间厨房,两边是睡觉的屋子,厕所则是百米外田间单独伫立的公共厕所。
家里两个尿盆都是买的,包括水缸和锅碗瓢盆都是买的,当初武王从国库分钱作为第一笔启动金。
李唐卿和妻子还有一个孙子两个孙女住一个屋子,儿子儿媳单独一个屋子。
房间很小,不似以前的大屋子宅院,但是对当初那些过来避难的人来说,这种不要钱的屋子已经很不错了。
李唐卿晚上睡不着,听着妻子的鼾声咳嗽声,以及隔壁儿子儿媳的动静,为着一家老小的未来生计发愁。
儿子本来就没什么知识文化,山农族对吟诗作对完全不屑一顾,认为对农业和工业还有治国没有任何作用。
算数会一些但是不太行,重要的是山农族很多事情都看户口。
有了公共户口,尤其是直属武王的户口,在城里卖两个小时报纸就能赚百十文钱。
李唐卿又想着家里人的各种销。
洗澡,购粮,买油,盐,煤,菜,衣服,报纸,锅碗瓢盆,茶……
哪怕是在农村,哪怕是非常节俭的一个人,也要想方设法的赚钱,再把钱送给武王。
但也换取到了能吃饱穿暖的粮食衣服和燃料,能够洗个澡做个体面人。
一家几口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平平安安,年年都有积蓄。
这不就是太平盛世吗?
李唐卿忽然发现自己竟然生活在数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
距离自己家破人亡,老父老母和儿子亲族惨死,只是不到两年的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