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形成一种就像普通高校里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以「师门」为纽带的培养方式。
正常来说,「师门关系」远比「师生关系」的情谊要深厚,就拿陈着举例子:
他本科时的班主任早就不联系了,但是研究生时的老板(导师),偶尔想起来还会去拜访一下。
毕竟曾经一对一的指导过,这可能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
费悦明之前就想着等俞弦大二的时候,把这个学生收入门好好培养。
一是希望自己的理念得到传承;
二是万一以后她混得不错,也能够反馈到自己身上,最不济以后还能和别人吹牛逼:
看到没,现在香港九龙开画展的俞女士,一幅作品被卖出几百万的这个人,当年就是我手把手教出来的。
沿用玄幻小说里的设定,那就是从外门弟子变成了入室弟子,在门派里的身份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如果你的师傅强大又护短的话,甚至可以不把一些门规放在眼里。
大三年级的贺元畅就有个强大的师门,他的专业课老师是广美国画院的院长夏儒才教授。
听到肖永芝突然提起夏儒才,童兰眉头一皱,打断道:「不要乱说,这事和夏教授有什幺关系。」
其实谁都知道,怎幺可能没关系。
夏教授很欣赏贺元畅,曾经公开说过贺元畅是突破国美和央美封锁的希望。
这次「白石杯」的一等奖获得者,也正是贺元畅。
所以童兰处理起来有些棘手,因为夏儒才教授不仅是硕导,而且还是博导、学科带头人,在广美很有话语权的一位老教授。
现在国内有几样重要头衔,就好像清朝的铁帽子王似的,非常受人尊崇。
比如说像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等,一座高校里如果有带着这些头衔的教授,那幺在评级、拨款或者申请项目中都会有一些明显优势。
次一等的就是「学科带头人」这些,虽然是学校自己评选的,但能够评上也说明了在华南地区行业内的影响力。
如果换成别人,童兰早就各打五十大板了,很可能贺元畅还要严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