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得一众人面面相觑,张口结舌。
好了,魔都媒体也拿到了爆点新闻,皆大欢喜。
第三天再去广州,媒体又是一种新风格。
「方星河,你在韩国没有找到你的父亲方同辉吗?」
一股子香江的八卦小报气息,要不是那口包准的普通话,很难断定他们是哪里人。
方星河的脸色一下子就板了起来:「没有。」
那记者还不甘心,继续撩拨他:「听说他在那边过得很好?」
方星河气笑了:「你们既然不想好好采访,那就到此为止。」
言罢,起身走人,直接转向签售现场。
OK,广州媒体也拿到了想要的爆点,以及方星河的单方面封杀。
「我就不该对难防系大本营有任何期待。」方星河随口抱怨了一句,随后面色一冷,「以后我不接受任何广州媒体的采访,记下来。」
王查理耸耸肩:「如你所愿,反正损失的不是咱们。」
此刻,那个搞事的羊报记者还不知道自己惹了多大的祸,正在美滋滋撰写「方星河耍大牌」的新闻。
这件事终会发酵,却不是现在了。
第四天,曼谷签售会。
《少年的我们》早早翻译出了8语言版本,全亚洲同步发行。
泰妃仍然那样热情,用中文疯狂喊「老公」。
不过4天时间,泰文版本只卖出去30万出头,市场大小的决定性意义正在越来越直观的显现。
新加坡的中文版销售就很漂亮,几百万人口,80万销量,还没有翻译成本。
相比之下,港岛的销量非常不尽人意,20万册甚至不如泰国,一方面是青少年太少了,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导致的看不上大陆的一切。
同样看不上大陆,韩国对方星河的再次造访就显得特别热情盛大,女粉们再次前来接机,并且在汉城市中心专门为他竖起GG牌,上面写着——方星河,生日粗卡,你是我们永远的主宰和归宿。
经过时,方星河只是扫了一眼,就略过了。
这个年月的应援方式,还是太粗糙了,再者,韩粉的热情也不值得更多回应。
在韩国偶像男团的冲击下,她们能坚守几年?
因颜值而生的狂热,必然会被更加华丽的外表所打破。
别多想,棒子不可能比方星河更好看,但是韩团的舞台是另外一种冲击,更直观更澎湃更能激发性幻想。
最重要的是,一茬又一茬的新人,总能提供不可替代的新鲜感。
所以韩女爬墙的速度世界第一,每个团也就几年的巅峰期,后世没有任何一个顶流把韩国当做重要市场来运营,可见在这件事情上的共识。
方星河在韩国待了三天,割了一波,续了四个食品GG的半年合约,然后愉快走人。
之前那些快消品GG已经到期,他只在给钱最多的里面挑了四家续签,费用攀升到800万半年。
其实他的热度已经不在巅峰,韩国民众因为日本人而催发的爱国情绪早已消退,不过这四家公司成功打进了中国市场,所以有意向和方星河签长约。
是方星河不同意——对不起,哥不和食品企业签长约,到期再议。
年中的时候他有个大计划,食品企业偏好短期热度,绝不能让他们白捡便宜。
到日本之后,他同样是如此操作的。
快消品代言只续半年,别的商业合作一概搁置,等飓风刮起来再说。
4月12号归国,新书的总销量已经悄然突破700万大关。
国内300万,韩国80万,日本160万,东南亚160万,登顶多国图书畅销榜第一。
《我们》的评价、解析和节选,也开始在各种场合泛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