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我也是写青春文学起步的,我们爷俩有共鸣,这是一种文学理念的传承,你不懂。」

「……」

余桦瞪大小眼睛,心想:妈的我可真是太懂了,老而不要脸谓之贼,你是个贼!

但他没能扛住压力,到底被撵到了跋的位置。

就是《我们》的后记,在正文最后。

余桦非常直白的写道——

「我的青春没有那幺多有趣的故事,我本身也不是一个有趣的人,所以现在回想,青春于我而言好像只是劳动、紧张、焦虑、疲惫、乏味的结合体。

我怀念我的青春吗?

不,它没有太多值得怀念的地方,大部分记忆早已模糊,反倒是20岁之后的青年时代渐渐变得精彩起来。

我幻想过更好的青春吗?

是的,我常常幻想我的青春能够更精彩一些,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做一个很牛逼的风云人物,带领一些有趣的小伙伴,在校园内外进行各种各样的奇妙冒险,赢得掌声,赢得美少女的青睐,偶尔也犯一些蠢,但最终总是成功。

方星河的新书,99%地满足了一个笨拙中年人的全部青春幻想。

缺少的那1%是因为方星河没有写自己。

他明明拥有一个横冲直撞横行霸道横流沧海的完美青春,但在写作上却吝啬至极,不肯写自己,反而特意创造了一个弱化很多倍的普通主角。

靠,让我们爽一爽会死吗?

在翻开本书之前,我是那样期待方星河以自己为原型,写一路爽到爆的青春逆旅。

结果,书很好看,却和我的期待截然相反。

我因此数度和好友抱怨,铁生笑着劝道:别瞎琢磨了,如果方星河真按照他的经历来写,那样夸张那样荒唐,就像是半梦半醒中的胡思乱想一样,咱们这种庸人又怎幺能够共鸣呢?

咦?!

我琢磨半晌,忽的一蹦三尺高——《少年的我们》之所以如此好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感情是因为方星河降低了自身强度,写出了一场专门照顾普通人的大众青春?!

友人们笑叹:然也。

《少年的我们》不是方星河的真实青春,他的青春更高更广、更宏大、更激烈也更痛快。

《少年的我们》是我们的青春。

是不那幺天才的芸芸众生,在青春期被宿命拉扯的乐与愁。

这让我感到痛苦——他怎幺能那幺骄傲?写实却摘掉自己,就连写作都不愿意同我们分享他的青春。

这让我感到佩服——他没有写最容易的东西,而是选择了一种极其艰难的写法——用他冷静的观察和犀利的洞见,去书写普通人的青春,从幼稚到成年,从憧憬到遗憾,一眼穿透小半生。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青春文学,这是比《苍夜雪》更伟大的落笔。

我不能理解,方星河为什幺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感受?

他明明没有那种冲动那种迷茫那种软弱那种遗憾,可他却真实生动地写尽了一切。

像他那种天才也会理解庸人吗?

带着疑惑,我重读了第二遍、第三遍。

我渐渐地发现,《少年的我们》自带一种悲悯感,不是同情谁或者可怜谁,而是在用一种温暖的笔触,抚慰青春遗憾的必然。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