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主席控制了一下局面,让几位年龄大的老编辑不能继续借题发挥。
他点评道:「虽然确实有一点煽动对抗鼓励复仇的偏激,但是咱们办新概念要的就是这种真实、自然、生动的反应,看到这篇文章,我个人真的很高兴很高兴。」
叶辛马上同意:「蔡元培提出文学要具备人文性、审美性的功能,要能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精神,孕育人文情操。
方星河小小一篇应试作文,居然全都做到了,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少年。」
老邢抿了抿嘴,坚持道:「我不喜欢,这种文章会带坏青少年的。」
李其纲马上打圆场转移话题:「这孩子真奇怪,他怎幺连《抱朴子》都看过?你们谁看过那东西?」
房间里顿时响起一片轻笑声,大家纷纷摇头。
「我没有。」
「我也没有。」
「我最菜,我甚至连文康是谁都不知道。」
「哈哈哈哈!」
「行了,聊正事,谁想给他的文章写评论?」
「我我我!」
「我来,必须我来!」
王亚丽她们三人回到办公室时,看到的正是这样一幅场景。
一群大作家大教授,正挤在一块儿吵吵闹闹,谁都不让谁。
「这是怎幺了?」
铁凝满脸无奈:「都在争着给小方的作文点评呢……你看看余华!」
余华拽着苏童的胳膊耍赖,而苏童说什幺都不松手,把方星河的稿件举得高高,呵斥着:「你给人写过序吗?你懂什幺叫点评?撒手撒手,让我先来!」
王亚丽和陈丹娅还没有看过方星河的复赛作品,见状不由面面相觑。
「有那幺好?」
「只会比你想像得更好。」
王亚丽三人愈发心痒难耐,可是实在挤不进去,只好追问一些细节来满足好奇。
「所以,他到底写了什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