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开宗立派
「非常感谢坎城对于我的演技的表彰和盛誉,你们将我擡得太高了,作为一个刚刚上路的年轻人,我感觉不胜惶恐。」
方星河嘴上讲着惶恐,神态却顾盼自若,更像是在做总结致辞的主席,而非获奖新人。
「我在表演艺术上的探索,源自于一次突发奇想。
14岁那年,我忽然对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时我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一个演员亦或者一个导演,只是凭着一股热情先动了起来。
经由北青报主编王亚丽女士帮忙,为我联系到了人艺的冯远征老师,我问他能不能教我表演,他反问我,你知不知道格洛托夫斯基表演体系是什幺?
当时我只在报纸上看到过只言片语,我搜集到的信息并不能够为我揭示这种表演流派的本质。
但我信心满满地回答他:是极致的控制力。
他点点头,说差不多,随后又问我:那你知不知道这是一种很笨的苦功夫?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欢控制。
我是一个近乎病态般苛求绝对掌控自身的人,可能是童年经历带来的那些过于强烈的刺激所导致的安全感缺失,在我身上催生出了一种极其矛盾的特质一方面我渴求释放,一方面我又渴求自控。
当冯远征老师告诉我,格派的核心是「通过残酷的形体、声音和心理训练,使演员能够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甚至献祭自己,时,我感觉到了极其强烈的惊喜O
就是它了!
我开始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格派演员训练法。
我进步飞快,不久后,冯老师感叹道:你简直是为格派而生的。
而狂妄的我则回道:不,格派是为我而生的。
冯老师哈哈大笑,而我却默默将视线投向远方。
格洛托夫斯基大师建立了贫穷戏剧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他的嫡传弟子、指定继承人汤姆士·理查兹继承并发展「艺乘』研究;
另一位杰出戏剧家,他的重要追随者,尤金尼奥·巴尔巴先生编辑出版《迈向质朴戏剧》,将格派理论提炼总结并进行全球传播:
他在美国教学时的第一批学生,史蒂芬·旺,撰写了《心灵的杂技:形体训练表演课》一书,致力于将格氏严苛的形体训练与具体的场景实践、角色塑造技巧结合起来,弥合了格氏体系中形体探索和表演技巧之间的缝隙;
而大师在中国的唯一一位隔代传人,师承梅尔辛教授的冯远征先生,正在试图为我厘清体验和体验、方法和方法之间的区别。
我接受了上述的所有营养,忽然间野心勃发贫穷不够,质朴也不够,格派的终点,应该是真正的残酷戏剧。
将一位演员,从身体到心灵,进行极致的磋磨,每一次训练都痛苦到濒临崩溃,直到本我从一瘫烂泥中跃出,从而超越对于肢体的有意识控制,实现用情绪来主导肢体自发展现的终极目标。
中国哲学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落到表演上,也是三重。
没有控制。
完全控制。
不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