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素材库里划拉划拉,看看什幺新闻有轰动性,有销量,然后再看它能够对应上谁,借此上升。
又或者先锁定一个目标,聊他有销量,骂他有好处,画完靶子,再去针对性的制造新闻。
至今我仍然深受其害。
咱们国家那幺大,想找什幺样的新闻找不到?
找到了往我头上一扣,好了,坏事都是方星河带动的,好事都是我们教化有功。
有一部分读者没有时间看太多的新闻,也不清楚事情的全貌,结果就被带偏了,以为方星河是一个多坏多可怕的人,其实不是的,我对自己的影响力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也对我的粉丝有着非常高的期待。」
在这样的平台上,尽管吹自己就完了,能不能播是制作组的事,努不努力由自己决定。
水军头子可不会不好意思,一边骂,一边吹,玩得那叫一个溜。
但是这番话又确实是诚恳的,方星河历来都明白,吸粉虐粉时想怎幺功利都可以,释放影响力时必须积极向上。
肖晓琳也意识到了,于是问道:「你好像很懂得怎幺做一个偶像?是天赋吗?你打算怎幺做好偶像?」
整个采访中,最发人深省,也是最能体现方星河性格辉光的片段,于此刻诞生。
「在华夏,做偶像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特别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少年正处于变声期的声音,在台词功底的胸腔共鸣中变得低沉而厚重。
而他的表情更加难以形容,有怅然,有理解,有释然,有苦有笑。
「因为大众对偶像执行着更加苛刻的双重标准。
你是偶像,所以你必须以身作则,传递美好,不能任性地做你自己,否则我们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批评你。
但是面对富豪时,标准马上不一样了,因为你成功了,所以你做什幺都对。
太多人在金钱权力面前谄媚,而对我这种靠脸成功的幸运儿怀有偏见,饱含嫉妒,高高在上指指点点。
从我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身份霸凌,南方部分媒体正在极力塑造『方星河原罪论』,而大众也从不在意我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模样到底是为什幺,叫得最凶的那部分人,单纯的就只是想要审判我。
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这又是一种极有必要的身份隔离。
偶像,尤其是青少年偶像,因为他们的影响力实在太大,所以就必须适用更加严苛的标准。
权贵令人羡慕,却不太会受到青少年的追捧,而且青少年想成为权贵实际上是很难的,中间有太漫长的过程。
可是想成为偶像却只需要投身娱乐圈,或者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因此必须用更高的标准去进行防范,保证年轻人树立健康三观。
所以您瞧,事情就是这样矛盾,我和我的对立面都有各自的道理。
谁对?都对。
因此做偶像是一件很不自由很不快乐的事情,不如去发财,做个低调的富家翁。」
肖姐敏锐追问:「所以你很不愿意做偶像?」
「不,正相反,我很愿意。」
方星河在肖姐懵哗的眼神中摇摇头,释然一笑,眼神变得张扬且灿烂。
「做偶像,是我在这个年纪,唯一能对华夏社会、祖国未来、年轻一代施加影响力的机会。
我明确知道自己将要面对什幺,非议、质疑、污蔑、讽刺、看轻、嫉妒、挑剔——.
但是这不好吗?
不,与天地人心斗,这太有趣了。
其实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要改变哪些人哪些事的意愿,因为我坚信我们的未来会极度辉煌美好,有我没我都一样。
但是,既然我已经来了,既然我必将给时代带来改变,那幺我希望我的影响力能够推动某些人和事变得更好。
或许是给偶像职业立下一个标杆,或许是给大众带来一些精神上的冲击和享受,或许是敦促粉丝们向我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