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云策接收了逃难的流民之后,就总有从东边过来的流民投靠云氏山庄,对此,云策对流民的政策就是照单全收。
只是每人每日只有三两粮食,剩余的缺口,就需要流民自己去荒原上寻找。
为了给流民扩大寻找食物的范围,云策不得不再一次开始了自己驱逐野兽的工作。
每人,每日三两粮食,也就是半碗麦粒,或者半碗豆子,好一点的时候,还会领到半碗草粮。
麦粒跟茅草根一起煮着吃,会给原本粗粝难以下咽的麦粒提供一些润滑作用,不但很容易就能把麦粒吞下去,还自带着茅草的清香。
当然,如果想要吃好,就要看运气好不好了,如果此时,你恰好从快要融化的冰洞里抓了一条鱼,你今天的晚餐就很丰富了,有豆子,有鱼,将两者煮在一起,省一点的话,可以吃两天。
看到人们不断地开发出新菜谱,云策很是欣慰,这虽然是自救的一部分,以后,等日子好过了,如果有人再把这些互拼乱凑的食谱改良一下,未必就不能创造出独属于大汉的美食菜谱。
胡乱哼哼的歌谣,胡乱拼凑出来的饭食,胡乱制造的趁手工具,以及胡乱发出的一些感慨,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及人们持之以恒的改良,最终这些东西终将会融入到大汉的文明,文化中,再也看不出其中的粗陋与慌乱。
云策自己就是一个美食高手,但是呢,他从来不会闲着没事去教导这些流民们如何制作出美味的食物出来。
食物被制作的美味了,众人就吃的多,在食物匮乏的现在,吃饭应该是为了活着才是正理,绝对不能是活着为了吃饭这样的歪理邪说。
只要不讲究什幺色香味,荒原上能吃的东西其实挺多的,好多草籽里其实就含着不少的淀粉,把这东西从草穗上捋下来,再揉碎了,小心吹掉外壳,放在瓦罐里不停的熬煮一夜,这样,你就有一罐香浓中略带涩味的草籽粥。
云策喝过之后,觉得这东西其实挺抗饿的,就是产量太低了,想要凑够一锅粥的草籽,可能需要两三天的时间。
跟大汉别的地方比起来,云氏山庄毫无疑问是一个很穷的地方,可是,奇怪的地方出现了,就在云氏山庄这个穷地方,人性的光辉就像一道极光一样照亮了这片荒蛮的土地。
人与人之间极为友善,不论是最早跟云策来到这里的奴隶,还是后面过来的罪囚,或者说最后来到这里的流民,她们的关系极为融洽。
云策把这一现象归结于穷的因素。
说真的,在一个大家普遍都是穷逼且看不到能迅速发家致富的地方,人与人的关系自然是极好的。
因为,大家吃的一样,住的一样,穿的一样,没啥可比的时候,对旁人,对自己自然就宽容大度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