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周砚拉开一条凳子也坐下,从袋子里摸出两个橘子递到老太太手边,「新出的红橘,抿甜。」
「我吃不了那幺多,等会你装一半回去,你小叔啥子果果都不吃。」老太太看着那口袋橘子说道。
「好。」
「你的饭店生意怎幺样?」老太太又温声问道。
「还可以。」周砚笑着道:「卖面和汤锅,一天能卖一百块钱。」
「一天卖一百块钱,叫还可以?」老太太笑呵呵道:「你虾子过河,还牵须呢?」
「那你就当你孙儿要发财了,以后带你过好日子嘛。」周砚剥了个橘子给周沫沫。
老太太悠然道:「我现在日子就好过的很,天天有肉干,有酒喝,下午还去打点小牌,吃穿不愁,日子赛神仙。只要生前吃得胖,哪管死后臭和香。」
「心态好。」周砚由衷赞道。
「你店里生意好,挣好多钱出去不要到处说。」老太太看着他细细叮嘱道:「哑巴吃汤圆,个人心头有数就对了,免得招人惦记。」
「嗯,记到了。」周砚点头,心里暖暖的。
家里有个明事理又有爱的老人,原来是这种感觉。
有点幸福。
周砚陪着老太太聊天,她很健谈,说起年轻时候的事,眼里有光,脸上带着笑。
特别是提到他爷爷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更是灿烂,语气里满满都是骄傲:「你爷爷是川军,三八年出川抗日,后来受伤回来养了一年,又归队继续去打,身上到处是伤疤,他说那是徽章。
后来鬼子打完,家里分了土地,他想回来种地,洋鬼子又打到鸭绿江了。上头有命令,他是连长的嘛,连夜收拾东西归队去打洋鬼子,在那边还给我写过一封信,没寄回来,跟遗物一起送回来的。
他说,他不是孬种,打了七八个洋鬼子,没给我和孩子们丢人……」
老太太的语调很慢,像流水缓缓流淌。
周砚静静听着。
周沫沫则是埋头吃零食,两耳不闻窗外事。
等老太太讲完了,周砚才去厨房烧排骨,排骨得烧耙才好吃,火候不能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