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思远收回目光,微笑道:「说实话,这是我来到中国后,第一次看到这道菜,看起来很不错。」
「钱先生的祖籍是浙省是吧?」
钱思远点头:「我父亲是杭城人,这次回来,我先去了一趟杭城祭祖,见到了我父亲的哥哥,也就是我伯伯,他八十岁了。」
「说来也巧,我老婆是杭城的,我还在杭城和苏城工作了几年。」
「你一个山西人,留过学,娶了一个杭城的老婆,现在定居在四川工作?」钱思远乐了,「经历倒是相当丰富。」
「我学技术的,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也挺好。」林志强笑着道:「如今嘉州纺织厂发展的挺好,新引进的生产线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看得出来你的技术能力很不错,待人接物也完全没问题,说话做事很有条理。」钱思远看着他道:「我这次是从香港入关的,去了羊城,然后一路北上去了杭城,然后再来的四川。这一路上,我看到中国大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各行各业,各种公司、个体户都在野蛮生长。大家都在聊下海创业,以你的能力,不下海试试?」
钱思远压了几分声音,眼睛盯着林志强。
林志强目光没有闪避,笑着道:「钱先生说笑了,纺织厂越来越红火,技术上的提升和叠代都需要我,我现在肯定不会下海创业。」
钱思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转而说道:「那我们聊聊嘉州吧,林厂长在嘉州待多少年了,嘉州有什幺值得一玩的地方吗?」
林志强笑着说道:「我来嘉州三年半了,节假日倒也把周边都跑过,来嘉州,嘉州大佛肯定要去看看,不管信不信佛,这尊国内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都值得一看,相当雄伟壮观。
其次是峨眉山,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钱先生若是时间充沛,非常值得去攀登一次,绝对让你记忆深刻。
当然,嘉州最让人称道的,当属各种美食。牛华麻辣烫、木城甜皮鸭、苏稽跷脚牛肉、钵钵鸡……各有千秋,离开嘉州之后,可就不一定能吃到了。」
钱思远听得连连点头,看了眼一旁坐着的秘书:「记下来,回头有机会一定去尝尝。」
「是。」秘书答应了一声,拿出纸笔刷刷记录起来。
厨房里,周砚听到了林志强的声音,已经猜到是他带着华侨客户来吃饭了。
也不知道生意谈的怎幺样,反正听他们的对话,好像相处的还挺融洽。
「来,上一下跷脚牛肉。」赵铁英端着两碗跷脚牛肉过来放在桌上。
「这就是你说的苏稽跷脚牛肉?」钱思远看着面前这个用土碗装着的牛肉汤,眉头已经皱起。
不对,不止是牛肉,他好像看到了长满了颗粒的毛肚?切成段的肠子?
他是在美国出生和长大的,虽然一定程度上传承了父母的饮食习惯,但上学、工作、创业让他彻底融入了美国,对于这类内脏食物,素来敬而远之。
牛肠、牛肚……这太糟糕了!
钱思远眉头拧在一起,根本不敢去细想。
「对,这就是跷脚牛肉,一道传承多年的药膳,具有祛湿驱寒的功效,还有相当不错的滋补效果,我经常会来喝。」林志强笑着点头:「这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周砚从菜谱上改良并传承下来的,还凭藉这道菜登上了《四川烹饪》杂志,川菜中的《时代周刊》。」
「这幺厉害?」钱思远眼睛一亮,这比喻他听懂了。
「我给你拿来瞧瞧。」林志强起身,把菜单墙上放着的杂志拿了过来,「你瞧这封面,是不是跷脚牛肉。」
钱思远定睛看去,眼睛顿时一亮:「这青花瓷盆真不错!」
「我是说盆里盛的汤。」林志强说道。
「哦哦。」钱思远再认真看去,点头道:「还真一样,土碗换成了青花瓷盆,一下没认出来。」
他把杂志接过翻看了几页,啧啧称奇道:「这杂志相当专业啊,没想到这小镇上的小饭店老板,还能登上杂志封面。」
「原因都写在专访里了,或许看完之后,你会对跷脚牛肉改观,对牛杂有一些新的感觉。」林志强把杂志翻到专访那一页。
「老板这幺年轻?」钱思远看着上边配的照片,有点意外。
「周砚今年二十岁,确实很年轻。」林志强笑着点头:「就像你说的,如今中国大地上,个体户蓬勃发展,年轻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
「我以为能被称为师傅的厨师,年纪都不小。」钱思远往下看去。
他看书速度特别快,这是多年浏览行业资讯养成的习惯。
两页专访,一会就看完了。
「这年轻人,挺厉害啊,没想到这一碗汤竟然藏着这样一段传承。」钱思远合上杂志,再看向面前这份跷脚牛肉汤,眼中已经多了几分好奇与尝试的欲望。
一道传承上百年的药膳,一碗曾经救人无数的汤,按照杂志中的说法,汤鲜味美,值得一试。
略一迟疑,他还是拿起勺子往自己小碗里舀了两勺汤。
汤色清澈,闻着有股浓郁的牛肉的香味,且没有丝毫膻味。
他在羊城吃过清汤牛肉火锅,肉香不如它浓郁。
吹了吹热气,浅尝一口。
汤有些烫,口感温和,味道极其鲜美!
没错,是极其!
一碗看起来如此清澈的牛肉汤,味道竟是如此的馥郁且鲜美,一点膻味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