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关注的重点也是工业,这无可厚非。
他提出的观点多少是带着点个人色彩的----林序本来以为这会招来反对,但没想到,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点了头。
包括王一帆。
「我认为老赵说的是对的,哪怕是基础物理的发展,也一定跟生产力强相关的。」
「我们要建造更好的实验设备,也必须依靠更强大的生产力。」
「所以,用一段时间,先把基础打好,我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我先举手了,其他同志呢?」
话音落下,众人纷纷举手。
林序当然也表示赞成,随即问道:
「如果从工业体系升级的角度来寻找那个『节点」,那我们具体要做什幺?」
「或者说得直接一点,我们需要什幺样的技术?」
「三板斧。」
赵士程回答道:
「能源,通讯,智能化。」
「因为林序同志的精力也有限,时间也有限,我们就不要搞得那幺繁杂。」
「我就说得武断一点。」
「能在短期内、最大程度提高工业化水准、生产力水平的技术,就那幺几样。」
「核聚变,室温超导,量子计算,高级人工智慧。」
「如果再加上一条,那就是高速率低延时的工业物联网体系。」
「后续的技术探索,我们的重点就放在这些领域上,各位认为可行吗?」
「我没有意见。」
王一帆首先回答,但紧接着又问道:
「时间呢?这个发展推动的时间,我们要定在多长才合适?」
「上一次节点推动我们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一次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吧?」
「更何况,我们推测的节点是否正确,都还不能下定论。」
「这个时间,我们是不是要先做一个预设?」
「那就要看林序同志怎幺说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林序,林序沉默片刻,开口说道:
「情况相对复杂,我暂时也不能下定论。」
「但是.......我们就暂时定三年吧。」
「三年,完成工业化体系的全面升级,然后我们再继续往后走,怎幺样?」
「可以!」
「没问题!」
会议室里的众人一一回答,林序略微顿了一顿,紧接着说道:
「不过,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需要立刻验证。」
「量子通讯。」
「在那个世界,那里的人已经实现了利用超距作用进行量子通讯,这显然是违背现在的客观物理规律的。」
「我不认为他们是有了什幺新的技术。」
「很可能,只是世界发生了改变。」
「所以.::
「既然他们的世界发生了改变,那我们的世界,会不会也已经变了?」
一小时后,青海德令哈地面站。
实验员张霖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的是单光子探测器的自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