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0437【增开第四条生产线,为春节囤货!】
陈贵良的大学室友闵文宇师兄,从大三开始就一直在支教。
毕业以后,他选择去考彩云省的教育部门,而且还是一个贫困县的教育部门。
当地领导对闵文宇极为重视,这可是北大毕业生!
两年时间,闵文宇被调动了三次工作。他的初衷是发展当地教育,结果发现自己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去年,他主动申请去一线任教,打死都不愿意再坐办公室。
当地领导在苦劝无果之下,也非常尊重他的意愿,直接让他担任一所乡镇学校(初中和小学)的校长。
闵文宇干得很不错。
而且擅长打陈贵良的秋风,让陈贵良捐款弄了一个计算机教室。他亲自担任全校学生的计算机老师,通过网际网路让那些孩子认识外面的精彩世界。
一些贫困学生,也是让陈贵良掏钱资助。
甚至还让陈贵良出资,在学校设了一个奖学金。
此外,还狠抓校风和教学。禁止任何校外人员自由出入学校,奖励提拔教学工作优秀的老师,亲自家访说服辍学儿童回校读书。
学校的辍学率降到5%以下,升学率(升高中)一年时间提高11%。
陈贵良资助的贫困学生,数量已经超过50个。全都是闵文宇筛选的,不仅来自他任教的学校,还有该县其他学校的学生。
陈贵良只负责出钱,跟学生、老师通信的事情,全部交给了边关月去做。
就快要过年了,边关月收到那些学生的期末成绩,正在给孩子们写今年的最后一封信。她一边写信一边说:「你一直在资助贫困儿童,还捐款盖了六所希望小学。就不在网上解释一下?」
「解释没用,」陈贵良说,「我如果把这些公布出来,他们还会有别的话讲。比如说,你陈贵良那幺有钱,居然只捐了几所小学,才资助几十个贫困学生。你还好意思拿出来宣传?」
边关月想了想:「也对。」
陈贵良道:「面对这种负面舆论,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装没看见。」
边关月说:「这个学期,孩子们整体考得不错。有两个初三学生,很有希望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其中一个是闵师兄那所学校的,另一个在闵师兄隔壁镇的学校。」
「那就好,」陈贵良笑道,「我们资助的学生,之前只有一个考上重点高中。」
对于偏远地区的贫困学生而言,如果只能读当地普通高中,那幺基本就不会继续上大学——很难考上一二本。三本学费太贵,他们考上了也不去!大专更是很少去读。
陈贵良抄起孩子们的期末来信,津津有味阅读起来。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大部分写的流水帐,讲自己身边的趣事,以及自己每天的学习生活。剩下就是一些感谢的话,长大了要报答恩人、报效祖国之类。
这些来信,读起来挺有意思。
正读着信件,王传弗的电话来了:「陈总,我可以再调一条生产线给鸿蒙。你还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