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良说:「作家们脱离底层太久了,他们或许曾经是底层,但那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他们去城乡结合部转转,去近郊农村走一走,就认为自己熟知底层生活。甚至有人干脆闭门造车,先射箭再画靶瞎编一通。看似给底层发声,其实笔下都是没有灵魂的工具人。」
「这种文学作品,只能感动文坛和某些读者,真正的底层人民读起来毫无共鸣!」
中老年作家们,听到这话都笑了。
那些笑容,各有意味。
铁疑连忙把话题拉开:「我觉得80后作家还需要阅历积累,你们的作品整体显得幼稚,而且内容有些千篇一律。」
小饭说道:「我认为蒋峰的小说,是同辈人当中最成熟的。其文字的准确性、章法结构、写作技巧,以及文学上的野心,甚至不逊于很多着名作家。」
陈贵良既然没玩手机了,现在干脆畅所欲言:「蒋峰的小说我也看过,他像少年时期的独孤求败。潜力惊人,但太注重招式,什幺时候无招了,才算真正变得牛逼。」
蒋峰的小说,陈贵良上辈子还真看过。
此人后来为了迎合市场,抛弃纯文学写作,抛弃复杂叙事技巧,写出一部自己都看不起的商业小说。
然而,那部商业小说反而是他的巅峰。
听到陈贵良评价自己,蒋峰特别意外:「你觉得不该使用那些写作技巧?」
「你在炫技,真没必要,」陈贵良笑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至少你的逼格,比我要高得多。《明朝那些事儿》写出来,很多人说我是小学生文笔。」
宋静如问道:「你的《瀛海行》文笔很好,为什幺把《明朝那些事儿》写得那幺浅白?」
「为了赚钱啊,」陈贵良说道,「写得浅白一些,让小学生也能看懂。再加上包含历史知识,就能吸引家长掏钱给孩子买。」
「哈哈哈!」
现场一阵哄笑。
小饭好奇道:「你就真的没有文学追求?」
陈贵良说:「我这人特俗,真没什幺文学追求。写《明朝那些事儿》,纯粹是害怕风投机构不来,想用稿费让公司多撑一段时间。」
「我不信,你前几个月骂《狼图腾》够狠的。」小饭说。
陈贵良道:「跟文学无关,看不顺眼就骂几声。你不想骂?」
小饭说道:「那书我都没看过。后来看你们骂得狠,我才跑去新华书店。」
「感觉如何?」陈贵良问。
「第一章我都没看完,看这种书浪费时间。」小饭说道。
就在此时,胡玮时带着两个工作人员,抱着一大摞复印稿件过来分发。
全是在场作家的作品列表,以及代表作里的精彩段落节选。
陈贵良的《明朝那些事儿》,找不到什幺精彩段落,直接复印了开篇第一页。
众人一边看一边聊,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