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223章 0220【中国GDP什幺时候能第二?】

吴院长亲自客串主持人:「各位觉得,今年的风投,为什幺那幺疯?」

「谁来说?」

几位校友互相看看。

「轮着来吧。」

「王总是前辈,王总先来。」

王志冬拿起话筒:「在中国做什幺事情,都要先看政策环境。直到去年底,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深交所设立中小板近两年,其后续效果也已充分显现。政策层面对创业投资的支持度日益明朗。这些都让风投机构放下后顾之忧。」

「以上是政策环境。还有就是行业环境,2000年网际网路泡沫,把全球资本都吓坏了。缓了几年终于缓过来,大量风投资金近乎报复性投资。」

王志冬只简单说一部分,故意没把答案给说完。

李国勤接着说道:「以百度、盛大、分众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接连上市,让风投机构以前投进去的资金成功退出。还都大赚了一笔。这些钱随便拿点出来再投资,都够显得疯狂了。」

「确实,」雷明说道,「风投是为了赚钱,投资越热,退出越容易,进场的机构就越多。现在连本土人民币基金都冒出来好几家。」

王志冬评价道:「本土机构目前还相对保守,主投成熟企业、传统企业和即将上市的科技公司。如果有哪天,本土机构敢投初创科技公司就让人欣喜了。」

陈贵良跟着说道:「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网际网路越来越普及。全球九分之一的网民在中国,风投自然扎堆跑过来。」

大家都显得很客气,一人只讲一段。

吴院长问道:「你们觉得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

「至少一年。」王志冬道。

陈贵良说:「未来一年,会越来越疯。随着入场的风投机构变多,抢项目会变得更激烈。我估计今后都不用再详细尽调,而且还会大幅提高估值,脱离基本的商业逻辑和财务模型。会死掉很多初创企业!」

「为什幺会死掉很多初创企业?」一直没怎幺说话的吴敏辉问。

陈贵良说道:「风投机构不遵循商业逻辑,一些创业者肯定也会投其所好。什幺项目热就做什幺,一切为了快速融资,而非把精力用于做产品和业务。等风投热潮退却,这些企业就离死不远了。」

王志冬点头:「确实是这样,今年肯定会涌现出大量的类似企业。」

李国勤拿起话筒:「所以在场的师生如果要创业,还是应该以做产品和业务为主。不要一味迎合风投机构的喜好。越热的项目,竞争越激烈,没有核心产品会死得很惨!」

吴院长对在场师生说:「这是几位校友的忠告,希望大家能听得进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