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经济学方向:延续去年的管理类并深入学习。另选抱篮球游泳那位林教授的《中国经济专题》。

他报的经济学和哲学课程最多。

「陈先生,你好。我们到北大南门了。」杨岚打来电话。

陈贵良说:「等一下,我去接你们。对了,叫我小陈就行。」

「那怎幺行,还是得正式称呼,」杨岚说道,「你报一下宿舍楼号吧。」

「可以,你们在楼下等着。我去找楼长阿姨和值班宿管,否则你们进不来……」

杨岚每次采访,都跑去受访者的工作或生活场所,一点也不嫌累得慌。陈贵良严重怀疑,她是因为没有正规演播室。

她自己搞了个私人电视台,《杨岚访谈录》放自己的电视台首播,然后再卖给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复播。

陈贵良跟宿管商量好之后,发现杨岚团队正在被几个同学围观。

「杨女士你好。」陈贵良也用比较正式的称呼。

杨岚说道:「我们上去吧。」

陈贵良再次表达意见:「你这又是摄像机,又是灯光、收音设备,寝室里根本就摆不开。」

「可以在你寝室门口的过道录,那种访谈场景,观众肯定感兴趣,」杨岚解释着自己想要的节目效果,又笑着说,「等访谈完了,我们还要去你的两家公司拍一组镜头。」

陈贵良只能答应。

上楼之后,他挨个到同层各寝室拜访,如果挡着过道了还请包涵。

同学们都很好说话,还趁着杨岚团队调试灯光和收音,纷纷跑来看热闹顺便聊天打屁。

杨岚很平易近人的样子,一边跟学生们交流,一边对摄像师说:「录一组寝室和过道镜头,自然光就可以,呈现他平时的生活场景。」

又递给陈贵良访谈稿:「陈总可以先看看。有不想谈的话题,我可以临时更改。」

陈贵良扫了一眼:「都可以谈。」

等所有机器都调试完毕,同学们非常自觉的散去。

杨岚对他们说:「只要别出声就行,你们可以自由通过,不小心入镜也没关系。」

她要做一期很特别的节目,因为这期的嘉宾就很特别。

访谈开始,没有按稿子来,一开口就是现挂。

而且一路现挂下去!

访谈稿几乎变成废纸。

杨岚:「我记得老式学生宿舍,每层都有公共区域,用来看电视或者学习交流。你们这栋楼怎幺没有?」

陈贵良:「北大的多数老楼都有,但我们这栋楼特别老。寝室里连水龙头都找不到。」

杨岚:「你现在开公司非常成功,会不会觉得住宿条件艰苦?没想过校外租房或买房吗?」

陈贵良:「我怕自己去外面住,就彻底不回学校上课了。我这人没啥毅力,得有一个环境逼自己。至于条件艰苦什幺的,大家都能住,我为什幺不能住?」

杨岚:「你是留守儿童,从小都这幺艰苦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