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二十年后,你觉得它已经凉透了,其实变成了氪金游戏,月流水维持在3个亿左右。

陈贵良完全可以靠《明朝那些事儿》,积攒名气和粉丝,再顺势推出《三国杀》游戏和实体卡牌。

嗯,还可以把北大当成《三国杀》推广平台!

「良良,高考完了还看书啊?」母亲姚兰走过来问。

陈贵良说:「看看闲书,放松一下。」

姚兰瞥了一眼《明史》,密密麻麻摆一排,她不觉得这玩意儿能放松。

但她很高兴,儿子总是这幺自觉学习。

接下来将近二十天,陈贵良每天翻着《明史》,摘抄自己认为可用的内容。

暂时还无法立即动笔写作,他琢磨着去哪儿弄《明实录》。

市面上现在买不到,但北大的图书馆肯定有。

转眼就到了6月27日。

陈贵良坐着乡村大巴,慢悠悠回学校看分填志愿。

再次见到熟悉的校门,陈贵良感慨颇多。

……

北大,招生办。

一位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朱主任,却在招生办挨个给各省状元们打电话。

「喂,是杨xx同学吗?恭喜你考取全省理科状元,我是北大招生办的。你想报清华啊?其实也可以考虑北大,尤其是北大的元培实验班。我们这里教学方式非常特殊……」

「喂,你好,请问是xxx中学吗?我是北大招生办的,恭喜贵校学生斩获全省文科状元,能不能把周xx同学叫来谈一谈……」

另一位卢副主任走进来:「怎幺样?」

「出去说。」朱主任道。

卢主任问:「有几个状元愿意来元培班?」

朱主任说:「有二十几人说要考虑,只有两个定下来了。」

「今年把元培班扩招到160人,步子怕是迈得有点大啊。」卢主任叹息道。

朱主任道:「我再挨个联系各省文理科前十名。」

第一届北大元培班,是开校之后再招人,无论哪个系都可以转来,只要通过了面试即可。

当时搞得比较混乱,而且各大院系颇有怨言——被元培班掐尖很不爽。

从第二届开始,被迫改为入学前招生。

比如陈贵良填写北大自主招生申请表时,可选院系名单排第一个的就是元培班。

但陈贵良填的是哲学系。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