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良:「我们可以把目光放远一些,放到从先秦以来的古代。刚开始在什幺东西上写字?甲骨、钟鼎、册简、布帛,这些东西有的贵、有的重,有的又贵又重。所以,知识、教育、文字都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
记者:「这个角度非常新颖。请继续说。」
陈贵良:「后来有了纸张,于是出现科举,知识、文字、教育开始下沉。直至宋代,纸张变得普及,文学体裁可跟着转变。宋代的词和曲变得流行,这都是更大众化的文学和艺术。到了明代,纸张更便宜,印刷术也更先进。于是有了小说。」
记者:「能综合性的捋一下吗?」
陈贵良:「哈哈。我是说以前的电脑和网费都很贵,就像先秦以来的甲骨文、钟鼎文、诸子百家一样,是只有少数人用得起的东西。它必然具备权威传播属性,就像2000年初的门户网站。而后来的诗歌、词曲和小说,则像现在的SNS网站。人人都可以创作,人人都可以传播。」
记者:「非常有道理,读史可以明智。」
陈贵良:「其实唱片行业,早就经历过这种发展历程。刚开始录音设备贵,唱片公司必须重资产投入。后来录音和演奏电子化,中小型唱片公司就冒出来了。再进一步发展,就是个人唱片公司,乃至于网络音乐。个人唱片公司和网络音乐的出现,不就是唱片领域的词曲小说,不就是网络社区里的SNS网站吗?这是类似发展的共同本质。从权威到平民,从门户到个人。」
记者:「难怪陈总预测得这幺准,是因为能够抓住事物发展本质。」
陈贵良:「其实电商发展迅猛,我也早就料到了,同样得益于国家的基础建设。但阿里巴巴他们先入局,我想再杀进去非常困难,所以只能被迫放弃。」
记者:「现在电商也是投资热度,各大公司都在进军电商。你最看好哪家?」
陈贵良:「淘宝和京东。他们分别代表电商的其中两种发展模式。」
记者:「能详细分析一下吗?」
陈贵良:「不能。」
记者:「为什幺?」
陈贵良:「除非他们花钱请我做分析。」
记者:「哈哈,你很自信。」
陈贵良:「没自信就别做生意了。」
陈贵良一直搞到半下午,酒都醒了才结束几家媒体的专访。
他直接从地下车库,坐车前往双流赶飞机。
签约现场外的年轻人,从早上一直蹲到傍晚,中午在路边吃了一个盒饭。直至傍晚才跑去打听,但工作人员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就这样蹲了两天,他才跑去网吧查消息,从陈贵良的社交帐号动态,得知陈贵良早就已经回京。
于是,他又连忙买机票追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