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份开始,阿里巴巴的成绩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7月会员达3.8万名。
9月会员人数增长至8万名,库存买卖信息20万条,日新措信息800条。
于是陆陆续续有投资者,想要投资阿里巴巴。
然而,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杰克马却拒绝了 38家内地投资商。
为什幺呢?
因为这些诶投资者,过于本土、保守、而且还想抢阿里的控制权。
而且,阿里巴巴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更需要能带来海外资源、助力公司长远发展的合作伙伴。
所以,杰克马拒绝了。
然后8月,高盛公司的出现,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一丝曙光。
高盛开始关注阿里巴巴,在经过一番考察后,向阿里巴巴抛出了橄榄枝,却也附上了极为苛刻的条件。
高盛力图以 500万美元拿下阿里巴巴的大部分股权,同时要求在关键决策时高盛享有一票否决权。此外,高盛还要求股权具有「反稀释权利」,即阿里在之后的每轮融资高盛都跟投,以维持其 50%的股权比例。
50%股权,还有一票否决权,还有反稀释权利……
这三点加起来,绝对是骑在头上拉屎。
(图·最终谈判结果。)
而此时,
高盛的条件,阿里巴巴还没答应。
现在杰克马正是在开会,商量着要不要同意高盛的苛刻要求。
接受,意味着要承受诸多限制。
拒绝,可能连当下都难以维系。
此刻,会议室里的十八罗汉各抒己见。
「高盛的条件太霸道了,股权被稀释不说,业务方向还得受他们管控,咱们辛苦打拼的成果岂不是要拱手让人?」
「是啊,咱们一路咬牙坚持走到现在,可不能因为这一时的困境,就把未来的路给堵死了。」
也有人持相反意见,
「虽说条件苛刻,可高盛毕竟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投资公司。接受他们的投资,资金能解燃眉之急,而且说不定对咱们开拓美国市场有帮助,他们眼光长远,或许能助力阿里巴巴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