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崖正中间凿开一道石阶,像是一道剑痕把青崖一劈两半。石阶笔直向上、向里,直通青石内里去。
又因为石阶通向青崖里面,光照不入,看起来十分幽青深邃。而且远看这石阶非常窄,与整面青崖比起来,就像是一副青底宣纸上的一道墨痕。
而除了正中间的这道笔直对分宣纸的墨痕之外,在墨痕的两侧,还有两个平铺宣纸的古篆大字,一笔一画与石道墨痕宽度仿佛,但却是金色字迹,大放佛光,是为:
「隐龙」。
当真是个陆上仙山非凡境,海天佛国小瀛洲。
这隐龙山当今的主持秀慧师太只是三境,但祖上阔绰,四境、五境乃至仙境,都是有过的。所以家底十分丰厚,这山门气象也就非同一般。如今虽然够不上世宗了,但依旧可称得上是禅宗大派,在会稽也是享有盛名。
这家禅寺法脉源流清楚,跟脚极高,乃是观音菩萨座下善财龙女的一处隐修之地。当年那位龙女在此静修,收了两个童儿,取名碧云、白云,传下法脉。这便是隐龙山山名的由来,也是山中碧云、白云二庵的由来。
程心瞻乘狮停到山门之前。
狮子何其显眼,当空一站,那石阶中马上射出一粒金光,直奔狮子而来。金光由远及近,由小变大,飞到当面,待遁光散去一看,原来是个值守的尼僧。
尼僧见着神骏非常的狮子,已是惊讶非常,又看了一眼狮子背上一身正装法袍的道人,更是惊为天人,恍疑救苦天尊下凡。
「法师有礼了。」
道士下狮,作了一揖。
尼僧回过神来,又看了一眼狮子,忽然想起来近些年在东方威名极盛的一位道门高真,但毕竟佛道有隔,尼僧又没见过真人与画像,还是不敢确认,怕叫错了人失了礼数,便回礼道,
「道长有礼了,此乃隐龙山,敢问道长名号,又有何贵干?」
程心瞻便答,
「贫道三清山程心瞻,求访秀慧主持,还望通传。」
程心瞻此时虽然在袭明派任副教主,但是依旧是三清山的万法经师、梨雪山主、明治山嫡传,所以出门在外,还是要表上宗身份。
值守尼僧心道一声果然,然后连忙侧身引路,说,
「原来是广弘先生当面,住持就在山中,请先生随贫尼先入山稍待,贫尼即刻去请住持。」
面对这样的贵客,肯定是不能让其在山外等候的,即便是今日主持不在山中,那也得要请进门喝一杯香茶才好,不然就是失礼了。而且今个只是先生一人前来,如果带了依仗随从,那还要大开山门迎接呢。
程心瞻道了一声谢,也不再乘狮,就驾云随着尼僧往山门中飞去,狮子在后头跟着。
进山的石阶山道远看着是小,仿佛细细一条线,但当来到近前,飞入其中,便发现这石阶可真不算小,足有十几丈宽,从青崖上生生凿出来的,几千阶长。
山道上有不少练气力和苦功的小修士,在负重攀阶。
不过程心瞻自然不需登阶,在尼僧的带领下直接在石道上方往里飞。在石道两侧,挂着许多佛手拈花形状的灯,使得里面并不太幽暗,程心瞻还见到了许多壁画和经文,主要是描绘龙女降伏海怪的场面与故事。
山门青崖厚有五百余丈,飞了一会后才重见天光。在这青崖之后,自然又是一派仙山盛景,所谓黄精紫参傍涧生,幽兰吐馥隐石罅,不外如是。暂不多表。
出了石崖,才进洞天,便见秀慧师太领几个高功正在往这边赶过来。
程心瞻上前两步,在胸前掐印,微微点头,
「秀慧主持,叨扰了。」
秀慧师太笑容满面,慈悲祥和,一点看不出前些日子在海外追杀红二姨时的嗔火怒容,师太还了一礼,笑道,
「广弘先生纡尊降贵,枉驾光临,我等未能远迎,还望海涵。」
程心瞻连道,
「主持客气,贫道未提前投帖,唐突上门,才是失礼。」
同时,程心瞻心有了然,无论是迎门尼僧,还是主持师太,都是称呼自己为龙宫尊号的广弘先生,而非道门尊号的广法先生。这就透露出,时至今日,道门跟龙族比起来,隐龙山还是要更心向龙族一些。
秀慧师太见这位大名鼎鼎的道家神秀姿态谦逊,心中也是颇为放松,侧身引臂道,
「先生,里面请。」
于是,一行人便往灵山深处走,来到一处能直接望见沧海的崖边雅致竹庐内,按位次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