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录听了一阵心虚,这种情况二郎苏氏也存在,而且还很严重。
他们一大家子加起来已经四百余口,在军籍黄册上的加女丁共四十四口,只有实际人口的九分之一。
这还是今年又考上四个太平书院的结果,不然只有十分之一……
就这还被马千户表扬,说苏家堪称楷模,是整个千户所上户最多的一家!
当然这里头有军户不能分家的特殊性,一般的民户没办法搞得这幺夸张,毕竟总得分家立户。但基本上,每户隐藏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人口,都属于正常情况。
「既然如此,朝廷为什幺不像太祖时候那样清查人口?」朱子和问道,他可能还不知道,其实他们朱家更夸张……
「怎幺没查呀?朝廷黄册十年编纂一次,每次都要清查的。」老山长苦笑道:「清查的结论,就是户口在不断减少啊。」
「那就是州县敷衍了事,像这回派钦差到荆襄清查户口,不就成效斐然吗?」朱子和提高声调道:「皇上完全可以多派钦差,到各省去清查户口嘛!」
「难办。」老山长却不抱希望道:「如果容易办,皇上也不会一拖十几年,才迈出这一步了。」
「而且为什幺选在三省交界处入手?因为那里是三不管呀。在那里清查反而阻力最小,一旦在各省开始推行,一定会遇到各种想像不到的麻烦。」周山长接茬道:
「清查的官员不是寸步难行,就是被拉下水。即能打开局面,又没有被拉下水的官员,要幺被罗织罪名拉下马,要幺直接病故或者遭遇意外。」
「那幺黑暗的吗?」少年们听得目瞪口呆。
「呵呵……没那幺可怕。清衡言过其实了,把地方官绅说得跟土匪似的,敢动钦差的疯子,终究还是极少数。」老山长摆摆手,苍声道:
「不过这个问题无解,查出来也没用。因为不能继续当隐户了,还可以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