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用反切法注音最大的问题,是没法让学生自学。必须得有先生教上一年,让蒙童识全了八百多个反切字,他们才可以用反切法来识更多的字。

有了注音符号,就能大大降低蒙童识字的难度了!这样岂不是……

他和自己的尤幕友对视了一眼,都明白两人想到一块去了,这套注音方案简直是天降富贵啊!

~~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好在并不复杂。

大明开国后广立社学,延请师儒教授民间子弟本朝律令、孔孟之道、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作为拔除元朝遗毒,恢复汉家文明的重要手段。

在执行力超强的洪武年间,社学曾多到五十户一间的地步。但随着财政危机加剧,不肖子孙负担不起如此庞大的开支,社学渐渐不复盛况。

不过朝廷依然希望能重振社学,恢复洪武时的盛况。成化元年,宪宗皇帝令各省提学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甚至一度规定,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补为秀才!

虽然这项政策很快便无疾而终,但朝廷对振作社学,教化百姓的渴望可见一斑!

本朝的弘治皇帝同样三番五次下旨关心社学。就在今年年初,朝廷再次明令各府州县按规定补设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十五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

算是大明版的义务教育了……

而且不只是皇帝热心,刘李谢三位宰辅大学士也很重视这次『社学再兴』,并广谕州县,会将其完成情况记入官员考核!

这时候要是能干出点名堂来,很容易就会被朝廷当做典型,得到提拔的!

但在今天之前,卢昭业只能做做梦而已。合江穷,大半百姓又住在大山里,上哪去广立社学,延请先生教书去?

当然合江的读书人还是不少的,要是咬咬牙搞搞政绩工程,给各镇乃至各村配上个先生,一年半载也能顶得住。

可是他能想到的,朝廷早就想到了。不是说你把社学办起来就可以,还得『卓有成效』才算数……

怎幺算卓有成效?学生至少要会背『三百千』和《孝经》。这起码得识两三千字才行……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