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唐刘晏。」便听那考官用《三字经》出题道。

苏录虽然能脱口而出,但还是按那考官的意思,先在心里过了一遍,以免不慎错答。

这也是一种口试技巧。话说得再漂亮,也不能真替考官节省时间。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确认无误后再作答。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苏录这才答道。

考官点点头,又用《百家姓》出题道:「乐于时傅。」

苏录还是思考作答道:「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考官颔首,再换成《千字文》出题:「户封八县。」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苏录答道。

『三百千』这就算考完了,考官又换成小四书开始出题,还是一书一道,他说前四个字,让苏录补全十六个字。

苏录同样都能完美作答,考官便开始考他对韵:

「几处吹笳明月夜——」

「何人倚剑白云天。」

「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惟圣人之心,能知圣人。」

「柴也愚,参与鲁,师也辟,回也其庶几乎——」

「夷之清,尹之任,惠之和,孔子集大成也。」

三组无误,对韵也考完了。但还不能松懈,因为下面才是最难的整段背诵:

「君子之事上也。」考官说完六个字便看着苏录,也不说这是哪里的句子。

这种没头没尾的句子,很多考生这时候直接就听懵了。明明是翻来覆去学了多少年的东西,就是回忆不起来。

但苏录一检索自己的『记忆宫殿』,便定位到《孝经》的『事君章十七』,略一思索答道:

「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考官满意地点点头,又考校起《小学》来:「人有三不祥。」

这题对方没打算难为他,苏录不用记忆宫殿都能一口答出来,但最后关头他还是稳住心神,确定无误后方道:

「荀子曰: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