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苏录沉声问道。
“嗯……”朱瑜闷哼一声,又背着手走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道:“我听说是因为黄兵宪答应了一家人家。”
以他的身份,能说到这个份上,真的是把苏录当成自家孩子了……
“啊?!”苏录登时就炸了毛,急促问道:“但黄妹妹还没行笄礼!”
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进入适婚年龄。此时若已许配人家,就需举行笄礼。将发辫盘挽至头顶,以簪子固定,以此宣告成年并表明已有所归属。
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要行及笄礼。但那就比较尴尬了……所以就可以理解朱瑜夫妇急切的心情了。
黄兵宪也是治《礼》的,自然会严格遵守这一礼节。如果真把黄峨许人,肯定会给她行及笄礼的。小田田仍旧每隔一天去跟黄峨学习,所以两人虽然久未见面,但书信一直未断,苏录没听说黄老贼要给她加笄……
“所以只有口头约定,尚未正式许嫁。”朱瑜轻声道:“但是黄小姐已经到年龄了,指不定啥时候就文定了。”
“嘶…哈……”苏录一阵牙疼。
“唉,之前怕影响你童试,所以一直没说。但现在你已经中秀才了,师伯就得提醒你了。”朱瑜叹了口气道:
“你要是还想搏一搏,就趁早请人说媒。”
按礼制,想和某家姑娘结为婚姻,一定要先让媒人上门,私下传递双方的想法,等到女家答应了这件事,才能开始正式纳采。
“是,小侄也早有此意,就等着中秀才了!”苏录点点头,沉声道:“现在看来,必须要尽快请人说媒了!”
“恐怕一般的媒人见都见不到黄兵宪。”朱瑜提醒他道:“黄兵宪是个守礼的君子,这种人最重承诺,虽然没有文定,但也很难让他改弦更张。所以媒人的分量得够,至少能有个开口的机会!”“是。”苏录点点头,当即寻思起来,请谁帮着说这个媒。
两人沉默地走到朱家大门口,朱瑜几次欲言又止。
按说他这个当师伯的,应该主动帮苏录张罗说亲。可这事儿是韩指挥的兄弟韩思,说闲话时透露给他的………
那韩指挥的母亲黄氏,既是杨廷和的大姨姐、杨慎的姨妈,又是黄兵宪的族妹,算是黄峨的姑姑。有这两层关系在,她便热心撮合才子外甥和才女侄女,再加上杨廷和跟黄珂又是故交好友,这事儿自然水到渠成。
只是杨廷和父子一直在北京,加之孩子还小,所以一直未曾文定。但这种亲上加亲的关系,口头约定比文定还要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