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斋长马上换了严肃的神情道:「肃立!」
书斋中立即安静下来,学生们起立注视着,徐步进来的张先生。
张先生在讲台后站定,先扫一眼书斋靠窗一角。见自己牵肠挂肚的弟子终于回来了,他轻轻松了口气,待学生们问安后,方沉声道:「坐下上课吧。」
「是。」学生们这才坐定开始上课,苏录也坐在最后一排的靠窗位置,全神贯注听先生讲课。
四月的暖风吹拂着他的面庞,张先生抑扬顿挫的授课声,还有同窗们的朗朗读书声,都让苏录恍若隔世,却倍感安心……
开学三个月,张先生今日讲到了《论语》的最后一篇『尧曰』。讲完了朱注和各种考试要点后,他又对众弟子重复一遍最后一段: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之要。《论语》最后一章谈君子的人格,说明圣人的目地是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然后他语重心长道:
「然则,真能登堂入室,治国安邦者几人?我辈大多一生困于科场,穷其一生却不能功成名就。难道就认为自己虚掷了光阴,白读了圣贤书吗?「
」老夫将这六个字转赠尔等,即便不能治国安邦,用它来教化一方百姓、端正自身言行,一样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活出受人尊敬的一生。」
说完,他展颜一笑道:「这样十年寒窗,也就不算白费了。」
「是,学生谨遵教诲。」弟子们齐声应道。
~~
午休时,张砚秋把苏录叫到备课耳房,问他:「你这幺快就回来,身体吃得消吗?」
「没事,路上是身体累,脑子反而得到休息。回来正好相反,学生感觉求知欲如饥似渴呢,还请先生加量布置作业。」苏录饥渴难耐地拱手道。
「还有几天就考试了。」张先生却替他发愁道:「你这次要是再拿不到分,就真的麻烦了。」
「确实。」苏录深以为然,不禁苦笑着:「这次拿不到分,之后必须要拿全满分才行,但那怎幺可能呢?」
众所周知,理论上晋级的希望,就是没希望……
「你也不要太心焦,心乱写不出好文章的。」张先生安慰他两句,递给他一摞稿纸道:「这几天就不要写全文了,专心练习起讲排比吧。」
「是。」苏录忙双手接过来,不懂就问道:「起讲不是散文部分吗?」
「散文就不能有排比吗?」先生无奈摇头,这弟子为啥长短板都这幺吓人?就不能匀和匀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