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年一直跟着杨学士在京师读书,我还以为他就只在北京和成都有名呢,没想到,都传到咱们这穷乡僻壤了。」
「学生也只是听大哥提起过,只知道个名字而已。」苏录轻声道,心说我还知道他的《临江仙》,桀桀……
「那年轻人跟你差不多大,或许比你大几岁。」朱琉便饶有兴致地介绍道:
「不过出身境遇就天差地别了——他祖父杨春,是成化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广佥宪。父亲杨廷和更是成化十四年进士及第,比他祖父还早三年。」
「杨学士这幺厉害的吗?」苏录咋舌道。
「那当然了,杨学士十二岁就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点翰林,后为东宫侍讲,参修《大明会典》,被提拔为五十年不设的左春坊大学士,入阁拜相板上钉钉。」就连朱琉也满脸艳羡道:
「简直是我辈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完美人生啊。」
「我做梦都不敢做这幺美。」苏录苦笑道。
上辈子他还觉得那些历史人物,也就是些名字而已。但真的身临其境了,才知道这些名字多幺的遥不可及。
「呵呵,正常……」朱琉大笑道:「杨家的辉煌确实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弘治十二年,杨学士的弟弟杨廷仪又中进士,他还有两个兄弟中了举人。」
「真是魁星满门啊。」苏录感叹道。
「是啊,杨家前后相继,文运不断。现在杨学士的公子杨慎又长起来了,那孩子才具不逊乃父,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自幼教导他的都是翰林,前两年更是被大学士李茶陵收为门徒。」
「内阁次辅李东阳吗?」苏录轻声问道。他听大伯提起过,这人是天下军户的偶像。
「没错。」朱琉颔首道:「李阁老非但位高权重,还是茶陵诗派的创立人,才情学养都是天下一流,他就很欣赏杨神童,并称其为『小友』。」
「那他想不出名都难。」苏录摸摸鼻子,说不羡慕是假的。自己在大山里苦哈哈,一辈子的理想就是能中个秀才,让个举人夸两句就乐得找不着北。
人家却出生在云巅,接触的都是高官显贵、文坛领袖,跟着内阁次辅学习……
这人和人的境遇真是天差地别。
「羡慕吧小子?」朱琉就是故意要撩拨起他心中的那团火,拍拍苏录的肩膀,期许满满道:
「你这辈子虽然成不了杨慎了,但你可以成为第二个杨廷和。」
「山长太高看我了。」苏录不禁苦笑,心说那我不就成杨慎他爹了吗。「人家杨大学士十二就中举人了,学生都十四了,还不一定能有机会考秀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