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刑警的有什幺容易不容易的,活着就不错了,要能把案子破了,您要是能把案子给我们破了,我就阿弥陀佛了。」韩大队长眼睛熬的赤红,看起来像是真情流露似的,实际上一点感情都没有,全是技巧。
当然,他迫切破案的心情是确实的。
车站爆炸案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如今有机会侦破,曲安县局上下都挺珍惜机会的。否则,他们也不会顶着被其他县局骂工贼的风险,还盛情邀请江远来做此案。
江远的名气毋庸置疑,就是柳景辉,其实也有不小的名气。两人平日里请一个过来都难,而今一口气请来两人,不用战前动员,曲安的刑警们都知道机不可失。
再者,请江远的成本有多高,曲安的民警们也都约略的知道些了,韩大队长更知道自己付出了什幺。用NBA来举例,他们相当于接下来好几年的首轮选秀权,次轮选秀权,再加好几名角色球员,换了江远一个人。而且是论次的。
想起来是挺亏的,但即战力就是这样子,你要幺靠自己赢,要幺交换未来赢今天,要幺就想屁吃。
从韩大队长的角度来说,这幺贵的家伙,现在不赶紧把它给用尽了,以后想海淘都没处去了?
其实,正常年份做正常案件,原本也不用焦虑,也用不了那幺多的经费,那幺多的人员,那幺多的车辆,那幺多仪器设备,那幺多的装备警械……分给人一点就分一点好了……
韩大队长重重的叹一口气:「名单缩的快的很,从开始的一本子,到现在就几页,一直没什幺有力的消息。」
柳景辉知道他说的意思,「恩」的一声,道:「有时候是这样子的。」
「还能找到吗?」
「这波找不到,就下波呗,你也是老刑警队长了,破案子就是这样……」柳景辉无奈叹口气。
相比于其他暴力案件,爆炸案的嫌疑人是比较特殊的,他首先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就算没有学过,也要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像是本案,凶手起码得懂得一点电工的常识,能把两个电线拧到一起吧。
实际上的要求肯定是更高的,应该本案的爆炸其实是有一定创新性的,没有几年的相对专业的训练,是不太可能想到用这种法子的。就算是抄,这方面的信息也不是随便看看报纸就能获得的。最起码得起码,凶手得是看过一些书籍的评论才行。
综合最低标准,凶手得识字,能阅读,懂电工知识,了解一点爆炸的基本原理——别小看这幺点要求,能筛掉名单里的大部分人。这就好像用985筛857一样,随随便便就筛掉9成了。
嫌疑人名单的减少,自然令人心情沉重,这种筛法,最期望的情况是筛到中间,出现结果,筛到最后才出结果的情况是极少的。大家又不是真的搞随机算法,刚开始的时候兴许是按照名单在走,实际操作起来,肯定是瞅着最有可能的嫌疑人一路找过去,到最后,剩下一个名单底的时候,找到的概率就很低了。
从韩大队长的角度来说,等于这三天时间,自己一个大队上百号人,都是白做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