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江远也没指望这个,喝了两口汤,继续道:「目击者呢?通过足迹或许可以找到目击证人?」

张世忠奇怪的看江远一眼,道:「单从足迹上,也不能确定时间吧,留下足迹的人,可能是几个小时前路过,也有可能是好几十天前路过的,很难找到目击证人吧。」

「你说的这个,其实足迹的新鲜程度,几十天前是不太可能的,事发前两天是下了雨的,所有人都因此受了影响,具体分析足迹来看,事发当日和前一天的足迹,加到一起,至少也有小十份了。」

「这我就不知道了。」张世忠无奈的摇头:「足迹的话,当初其实也是找了专家来看的,但我们都是先找到人,再比足迹。」

「恩,现在的技术是比以前要好了。」江远点点头。毋庸讳言,技术一直都是在往前走的,虽然此前几十年里,国内的足迹鉴定涌现了许多技术高手,53岁的放羊老头还凭着一手「足迹追踪」的技术,成为了国内顶尖的刑侦专家,号作「神眼」。

但后人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做研究的,半个世纪的发展下来,总体鉴定水平还是提升了不少的,也总结出了前人所不具备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而这一系列的技巧,最近二十多年,正是爆发期。

三尸案出现的时候,足迹鉴定已经比较普遍了,判断一下年龄、性别、身高什幺的,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但就使用上来说,通过足迹找人并不是主流。主要还是找到人了,通过足迹来验证,而且更依赖鞋印而非脚印。

这其实也跟时代有关,00年前后的人,家里是不会摆一柜子的鞋的。正常人有一两双鞋穿着就行了,不到换季的时候,日常是不怎幺换鞋的。另一方面,鞋不到穿烂了,也是不会轻易丢弃的,修鞋匠在街角巷头普遍存在,从鞋底到鞋帮到鞋面全都可以修理。

所以,哪怕嫌疑人将鞋给丢弃了,从拾破烂的到收废品的到倒垃圾的到捡垃圾的,总有一个人会将这双鞋给收起来的。

这就有了通过鞋印来比对嫌疑人的基础。

现如今,这种机会就越来越少了,普通人动不动就换鞋穿,还有把二手鞋卖出去的,丢到垃圾桶里的鞋,也不见得会被人捡去了……

而从鞋印鉴定到足迹鉴定,又是一层的难度,也是需要后来人不断的总结经验的。学术一点的说法,回归公式至少得写起来。

事实上,最近二十年,各种科技成果是爆炸式的,固然有水字数骗经费的破文章,也有些人实实在在的做出了成果的。单单足迹鉴定领域,科技进步奖也是发了不老少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