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94章 群贤

碳硅集团在两周时间里收到了仿佛约好一样的发布会参加请求。

不光是新能源,还有国内的油车车企,其它的包括上游供应商,本来只是副手出席的公司在听说业内风声之后也提高了规格,打算近距离看看碳硅集团造车的成败。

成了,肯定有一批人高兴,败了……

如果不惮以恶意来揣测,可能还真说不准到底哪边的人更多。

华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但在今年的轿车市场,国内自主品牌卖得最好的是吉利的帝豪,虽说顶配超过10万,但绝大部分销量还是10万以下的中低配,次之就是同样没有超过10万的长安逸动和比亚迪F3。

价格超过十万的车型还是合资和外资的天下,合资销量前三甲是上汽大众的朗逸、东风日产的轩逸、一汽大众的速腾,占据着10-20万的区间。

至于20万往上,那属于BBA和二线豪华品牌的稳固份额。

SUV的市场与轿车相似,但长城的哈弗H6和长安的CS75已经能够进入10-15万的价格区间,恰好填补了过去合资低配车型与自主品牌高配车型之间的市场空白。

基于这种市场情况,新能源的玩家上来就奔着二三十万的中高端定位,这很难让人服气。

以及,如果新能源真能站稳中高端的位置,那油车车企是否还能沿着原本规划的方向继续在价格区间里层层往上突破?

国内现在对新能源是给了很大政策的,但它到底能不能做成,这种判断的不同实际牵扯到很多车企的战略方向与未来利益。

按照胡铮南的闲聊表述:「俞总,我们做不好还好说,我们要是做好了,那让人家怎幺办,是放下积累出来的油车基业,还是转投新能源的方向,这真是个难题,到底要不要盼着同行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