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俞兴走了几步,伸了伸懒腰,摇头道:「现在呈现出来的问题都是机会,这个路是能走通的,你去睡吧,我要再想想东西。」

章阳煦应了一声,起身离开。

「把你的烟留下。」俞兴见秘书要走到门口,喊了一声。

不过,他看到秘书掏烟的动作又反悔了,摆摆手:「算了,不要烟了,你去吧,明天九点钟我没找你,你就打电话把我喊醒。」

房间里只剩下一个人。

俞兴觉得自己戒烟的犹豫就有点像对王川福建议的心情,旗号不急着打出来似乎确实有道理,供应链不够成熟,进度不会那幺快,资方的预期与资金链的压力都是问题。

他能感觉到王川福这话是颇为真诚的,而这和自己先前的考虑有所冲突。

俞兴左想右想,暂时没有结论,重新坐到书桌面前,随手在文件上写了「雷达」这两个字。

事实上,明天要谈的毫米波雷达不是最早的预期。

俞兴在年后组建新能源项目考察团队时提出的一个重点方向是「雷射雷达」。

正如他与王川福的交流,科技进步在电车领域所带来的赋能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个关键除了电机、电池、电控的电车三大件,浮现在俞兴脑海中的就是两个加强产品力的秘诀。

一是一体式压铸带来的车身强度的提升,二是雷射雷达在驾驶安全方面的提升。

这两点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尤其后者对用户带来的感知更是立竿见影,类似于只要处理一个「鬼探头」的意外情况,可能就已经值回车价了。

至于更后面的智能驾驶,雷射雷达的作用也很关键,以它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和依赖于摄像头的纯视觉方案至少是分庭抗礼的。

只是,想法很美妙,现实情况在初步调研之后就遇见很大的问题了。

雷射雷达肯定是还没影,暂时了解到的情况是国外大厂存在探索,但距离落地还需时间,而真正让俞兴惊讶的就是,毫米波雷达这种他印象中很普遍的东西也没有。

高速开车用个自适应巡航,这样节省精力的驾驶在俞兴的认知里不是什幺高端货,可是,实现这种功能的核心零件毫米波雷达现在竟然只应用在奔驰S级、宝马7系这类车里。

俞兴很确定这个东西后来必然是国产化了的。

那幺……站在这个时间攒一攒资源,总能提前时间来把它催化出来吧?

一旦催化出来,这就算一个小利好吧?

俞兴直觉上认为没问题,理性的动作就是寻找靠谱的团队和技术,而随着他这边的询问与接触,本就不算大的圈子就有人靠了上来。

三月十五日,网际网路舆论上正在谈及阿里与企鹅竞争的新一轮血雨腥风,俞兴则是见到了约自己聊毫米波雷达的张勇。

俞兴提前看过了张勇的资料,这位出身联发科,自04年离开之后就一直浸淫在汽车电子领域,单从信息来看是比较靠谱的。

张勇来之前已经知道俞总年轻,真见了面还是不得不感叹这位的年龄,转而又有些忧虑他对汽车行业兴趣的持续性。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