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关注特斯拉的进步,如果俞总这边没机会,我可能就会去特斯拉试试了。」
庄冠霖最后笑道:「当然了,我也很好奇能把微信运营到那种程度的俞总是什幺样的人,又能把电车做到什幺地步,嗯,增程路线吧,虽然不太被我欣赏,但它确实对用户是有价值的,也有利于更短时间里取得成功。」
他是百晓生的准资深用户,围观了俞博士运营微信的全过程,对于企鹅那种巨头陷入如今尴尬的战略处境也是叹为观止的。
如果没有这层欣赏,庄冠霖是不会考虑来的,而在线上聊过尤其是看过碳硅集团梳理的供应链情况之后,他就下了最终的决定,愿意回国来试试机会。
他结合碳硅电车团队的材料判断,国内供应链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但是,这既是缺点,也是机会。
想把电车做好,那一定要有愿意协同的供应商。
像碳硅集团这种新出来的项目,国际上老牌的美国博格华纳、日本电装等供应商,他们能给出什幺样的协同研发是可以想像的,而电车要做集成,要做技术创新,必然是供应商越协作越能深度整合。
老牌的很难跟着一起深度,而国内这些刚起步的公司却必然要跟着一起深度。
庄冠霖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后发未必不能先至,毕竟,从燃油车切换到电动车,差别还是很大的。
他心里有很多考量,但此刻面对俞总的询问,又给出另外一个理由:「而且,俞总是个好老板,愿意分钱,那我肯定也愿意跟着流汗。」
俞兴笑眯眯的说道:「分钱这种事不用说,庄博士,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或者说憧憬吧,如今的智慧型手机都可以远程的升级系统,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了,而电车既然通过车机和电控来做控制,是不是也可以像手机一样来远程升级?」
庄冠霖微微一怔,思考几秒后说道:「本田在2000年的时候就通过T-Box实现了导航的升级,还有远程锁车。」
俞兴点头道:「我知道那个,但它那个只是汽车的信息娱乐系统,没有涉及核心功能,我们要做的电车的动力系统、电池管理、人机互动这些都是和燃油车不一样的,那能不能远程来让这些重要的功能随着我们的研发而像手机系统那样升级呢?」
庄冠霖从没想过这个方向,低头陷入思考。
俞兴继续说道:「我见马斯克的时候也和他聊过,他没多说,只说了这和燃油车不一样,不再是打补丁,而是功能的进化,你觉得呢?」
这实际上就是自特斯拉Model S以来渐渐被新能源行业接受的OTA功能。
OTA远程在线升级,通过网络对软体系统、功能模块进行远程更新,可以覆盖动力系统、底盘控制以及后续的智能驾驶能等重要模块。
只是,现在对于这种方向并没有什幺讨论。
没有讨论并不意味着不能设想实现。
庄冠霖听完俞兴的说法,脑海里闪过诸多念头,能做到吗?能吧,电气化,电气化,到底如何电气化,这就是一种极具开拓性的方向。
燃油车可以说是机械主导的硬体汽车,电动车在拥有电能驱动之后完全可以通过三电系统和集中式的电子架构来成为移动的智能终端。
庄冠霖的念头跳跃着的想到了2009年开始研究无人驾驶的谷歌,如果想要无人驾驶,无疑就必须让汽车成为智能终端,而一旦真的实现,不亚于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