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303章 周期(5k)

汇川技术登台讲述与申城碳硅集团关于电机联合研发的合作草案。

徐欣对于这位的发言有着很认真的听讲态度。

只是,她听着听着就发现涉及到技术上的事,光认真是不行的,而等到第二家负责电控研发的精进电动公司登台,这个判断再次被验证。

「讲的有点太深入了。」

徐欣对就站在投资人附近的俞兴表述了想法。

「今天是亮个名号,听不懂没关系,大家知道是认真的就行。」俞兴耐心的为徐总解释道,「我们过去几个月的接触中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对我们,也对电车的未来充满疑虑,今天至少能打消一部分。」

申城碳硅科技集团是一家致力于电动车发展的新能源项目。

这个定位与名号是本次会议能起到的公开作用。

俞兴当前阶段不打算在媒体上大肆宣传,但综合考虑来看,还是把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建议放在一边,要在业内先把旗号打出来。

徐欣念头只是一转就笑道:「现场来这幺多人,这幺多公司,就算被骗了,也不是我一家是吧。」

俞兴赞赏点头,又压低声音:「其实,我也怕他们骗我。」

碳硅集团旗下设置了供应链投资团队,除了联合研发的方向,也希望能投出来己方所需的技术,所以,为了防止被骗,某些情况下不得不采用徐氏投资风格。

徐欣「嗯」了一声,很容易理解这种情况。

就像她自己,今天到场也仍旧有疑虑,真正混迹在这个行业的肯定更是顾虑重重。

只是,就目前的观察来看,像汇川技术,像精进电动,这两家泛汽车供应商反而显得颇具信心。

传统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算是暮气吗?

似乎也不能这幺说,做了这一行就必须正视差距,不管主动还是被动。

只能说,汇川与精进这样的公司确实更具朝气,它们确实没有「积累」所带来的「枷锁」。

这也是从内燃机别开一道的心态所在了。

相较于汇川技术,精进电动这家公司的目标还更为明确,这一点从它的名字上也能看出来,而且,今天是两位创始人余平与蔡蔚都到场了。

他们是碳硅集团最早接触的供应商公司的高层,尽管也心存疑虑,但态度上更为积极。

余平有清华大学和麻省理工的学院背景,又曾在通用汽车做过电驱动系统的研发,担任过通用的全球混合动力战略与规划经理,主导了通用的全球混合动力技术路线的制定。

蔡蔚则是美国克拉克森大学的博士,就职美国雷米公司期间主导开发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发卡式矩形导体定子绕组永磁电机」,推动雷米电机成为通用、克莱斯勒等车企的核心供应商,而截止到他回国,全球量产的混动汽车里有60%都搭载了他设计的电机系统。

这两位在08年回国,一拍即合的创立精进电动,希望能够踩中汽车行业发展的新风口。

不管身份、履历又或者更为深度的分析汽车产业的未来,余平登台的发言都获得了掌声上更热烈的认可。

「余总很不错啊。」熊潇鸽认真聆听了余平的发言,由衷的给出赞誉。

俞兴点点头:「是啊,我知道我很不错。」

熊潇鸽呶呶嘴:「我说那个余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