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场没有场外援助,只有很短思考的交流中,俞兴再次展示亲力亲为的优势,回应了碳硅集团与供应链的合作情况,也结合刚刚发生的A123、Fisker公司的缺陷谈及供应链劣势与优势的整合博弈。
班戈总体上对于俞兴这位创始人的表现感到满意。
他在最后问了一个问题:「俞总,你为碳硅集团设立的目标是什幺样的?」
俞兴的回答中规中矩:「做一家让消费者满意的公司,充分发挥华夏市场不断发展的优势,争取成为新能源汽车有力的竞争者。」
班戈对这样的回答却不满意:「俞总,你只是要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吗?Fisker公司同样是增程汽车,但它快完了,我们不谈它了,你觉得你能超越特斯拉吗?」
他很自然的以如今上市的特斯拉作为比较目标。
只是,俞兴凭心而论,真的没考虑过超越特斯拉的事情,唔,做空特斯拉倒是有想过。
他没有直接回答,提到一个客观的情况:「班戈,一家美国公司和一家华夏公司在美国、欧洲卖汽车恐怕是不一样的情况。」
俞兴知道特斯拉巅峰时期的市值是超过1.5万亿美元,也知道班戈肯定想不到特斯拉会有后来那幺火爆的成绩。
班戈这时候解释了自己的想法:「俞总,我当然知道会不一样,但你如何为你的品牌设立目标,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设计,你通过这种设计就会向潜在的客户群体传递信息,同样的,你想招揽的那些业内的工程师们,他们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只是想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者——这当然也不错,但竞争者会很多,换作是我,我可能更愿意为有远大目标的公司而服务。」
俞兴听着翻译过来的这段话,同样阐述自己的想法:「我只是想更加务实的来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