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兴见他结束,扭头推出第二位供应商,介绍道:「这是宁德时代的曾玉群曾总,他们上个月刚成立,但在电池方面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如果合作顺利,将会为碳硅集团提供电池。」
万部微微点头,知道刚刚出来的宁德时代。
曾玉群同样是临时接到的邀请,前面已经有刘运良的打样,他也就同样谈到宁德时代的技术与团队,而不同的是,他还谈到今年打入宝马供应链的目标。
万部称赞了一句,再看这次迎接自己的阵仗,这才知道碳硅集团的准备。
他脸上带笑的主动询问:「俞总,还有吗?」
肯定还有,三电之二的电机和电池都出来了。
「我们在电控这一块仍旧是和汇川在合作,希望能开发出满意的方案,但也有国际知名的备选供应商。」俞兴这幺介绍了一句,说道,「我们电驱系统是和精进电动在合作,这位是精进电动的蔡蔚蔡总。」
精进电动本来也是探讨电机合作的供应商之一,但汇川在这段时间的方案与技术都让人更加信服,所以,电机和电控主要的合作商都是汇川。
按照正常流程,精进电动最多只能作为备选了。
可是,来自执行办公室的文件让事情出现改变。
这份文件恰好出自供应链管理公司的战略规划部姚阳晖之手,也就是让俞兴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放牛娃。
电车的三电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而如何让这三者整合成汽车的动力核心,这就是电驱系统需要进行的工作。
电驱系统的供应商在碳硅集团的选择之中是国际知名的美国博格华纳公司,已经在进行接触,它既能提供关键的减速器零件,也能提供电驱的集成方案。
只是,一个「电气化」优先目标让这种供应商的选择出现了争议。
电驱系统是整合了多个关键零件的动力核心,对车的性能、效率、续航以及用户体验都有极其决定性的作用,还关乎着公司后续的技术叠代速度与市场竞争力。
碳硅集团有三个选择,一是采购博格华纳的方案,二是自己进行研发,三是与精进电动这种新兴公司深度合作。
最终,俞兴选择了三,也选择了二。
精进电动虽然创立不久,但也有很好的技术实力,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一度就有想要收购雷米电机公司进行技术补充的传闻,而雷米电机的关键人物正是回国创立精进电动的蔡蔚,他的团队在这方面的经验丰富。
所以,俞兴打算先和精进电动进行包括股权在内的深度合作,然后再尝试进行说服和收购,以此完成整合,最终再实现长久的自主研发。
当然,这是目前这个阶段的规划,接下来的情况需要看碳硅集团与精进电动的合作情况。
美国博格华纳公司仍旧是有力的备选,这种国际供应商绝不是不能用,甚至不能说它不优秀,只是,对于碳硅集团而言,优秀与优秀亦有高下,自研上的考量正是从长久的竞争出发。
俞兴默默听着蔡蔚这种技术专家信手拈来的汇报,眼神不经意间瞥到人群中的放牛娃姚阳晖,心里对于精进电动颇为眼馋。
领导的车就在旁边停着,秘书也在旁边站着。
从他们抵达碳硅集团,一群人愣是没挪地方,就这样听了半个多小时的汇报。
万部连续听到电车关键供应商的汇报,心里先前的不喜完全烟消云散,等到蔡蔚说完,笑着对俞兴说道:「俞总,你这边电池、电机、电控和电驱系统的筹备很不错啊,是在正经做事。」
这一番汇报回答了他之前的提问,多年研发的积累真就到了产业化的时刻吗?
至少,电车的核心供应环节已经有很多准备,不说一定成功,显然能够进行尝试了。
万部动了动脚步,想要上去喝茶聊了。
俞兴点点头,又伸手道:「嗯,不光他们,像郭川郭总在做的空气悬挂,像苏永强苏总在做的毫米波雷达,这相对而言没那幺核心,但也是我们造车不可或缺的供应,而且,国外供应商是不把毫米波雷达卖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