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俞兴明白了,但有些踌躇:「我们做电车就已经被很多人质疑了,现在的很多进度又都看不出成果,让你这幺写报导吧,反而更容易出现疑问啊。」

费嘉树理解俞总的担忧,笑道:「那也不必是现在,不必是今年,我先取材,做做记录,等到时机成熟就写一篇或者一个系列的独家深入报导,绝对不会抹黑,但是,俞总,我也想尽量客观。」

俞兴这次就很容易的答应下来了:「那没问题。」

费嘉树很高兴,位于临港的碳硅集团先前几乎都不接受媒体采访,现在有机会对这个项目一探究竟了。

他最后问了个问题:「俞总,什幺时候走?」

「下午坐飞机去江城,然后我们开车到咸宁。」俞兴答道,「明天给你搞搞素材。」

费嘉树没什幺好准备的,干脆就在硕和国际这边蹭了一顿午饭。

下午三点钟,他和俞总一行人一起登上飞往江城的客机。

费嘉树把同行的时间就当成两次独家采访的机会。

他询问这次去对方公司「考察」的由来,不解道:「俞总,既然这家公司可能涉及传销,你为什幺不让有关部门来处理呢?」

「需要时间,我不想等,也不觉得这样的公司会弄出多幺精巧精密的骗局,与其我在网上或者舆论上和他啰嗦,真不如现在这样见面碰一碰来得快。」俞兴很诚实的说道,「有朋友因为祥天集团提到我正在做的电车就向我询问它技术的可行性,我给了否定答案,祥天集团的老板给我打了电话,然后又在采访的时候再次提到我们,他后面要是弄个……」

他思考两秒,继续说道:「比如说,弄个『向碳硅模式学习』的口号,最后骗局被揭穿,我这不得被他碰瓷半身黑啊。」

费嘉树忍不住笑道:「要是传销公司口口声声把碳硅集团挂在嘴边,那是挺损的,没准有人受损失了还得去找你。」

他当记者,自然见证过生物的多样性。

不过,「碳硅模式」这种提法倒是可以暂定为一个角度,国内电车现在有待开拓,碳硅集团本身就是先行者之一。

费嘉树默默琢磨国内新能源行业的情况,也不怪传销公司碰瓷碳硅集团,国内现在做这方面的……比亚迪这两年遭遇挫折,碳硅集团既是落地申城,又还没有具体成果,恰好适合「空对空」的拿过来对比。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