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至少都是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了。
俞兴是这幺考虑和打算。
但是,他没想到这次与沈航三菱的见面也会带来接触契机。
7月16日,沈航三菱的一行人抵达临港,除了董事长陈茂雍,还有三菱在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担任副董事长的山崎义则,以及马中投资控股公司的卡米尔。
五家持股公司如此就来了三家代表。
这个阵仗比较超常规,潜在意思也挺明显,沈航三菱表示重视双方的合作,愿意推进,先前的都可以放在一边了。
俞兴热情接待来自沈航三菱的这些人,也描述了自己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想法。
副董事长山崎义则可能是被请过来表示「弥补」作用的,他对双方的合作没什幺话,倒是在听完俞总发展新能源项目的信心之后颇感兴趣。
「俞总,据我所知,全球范围内的电动车公司都更为认可纯电汽车的未来……」
他先这幺说了句,顿了顿之后观察俞兴表情没有生气才继续往下说:「你为什幺要选择增程车这种过渡技术呢?」
陈茂雍听到这种问题便微微皱眉,这一趟过来是合作的,是要刷成绩的,管他什幺过渡不过渡的?
「嗯,是的,像特斯拉就是在做纯电,也相当出色,如果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未来三十年,我觉得是纯电,可是,我们没法跳跃过去,那这幺一段时间里的用户需求怎幺满足?」俞兴笑道,「你说是过渡性技术也行,只要这种技术能切实满足用户的使用,那它就是有价值的,就是能受认可的。」
他继续说道:「电车的里程焦虑不会那幺好缓解,增程车在这方面的效果注定会有不错的表现,如果这种过渡时期存在十年,十五年,如此长的时间段也足以让我们的路线拥有很大价值,而这中间积攒的经验和技术同样可以开发纯电车,这并不矛盾。」
山崎义则微微点头,又摇了摇头:「俞总,我很乐意看到你对我们三菱技术的认可,但我想说的是,相较于增程技术,混动技术的能源效率明显会更高。」
丰田对混动技术的探索已经有些成果,今年京城车展的时候就有它的混动车型。
「我明白山崎先生的意思,主要是混动技术在油耗方面的优势,增程车的结构会比混动车简单,也不使用发动机直驱的模式,同等条件下的油耗会高一些。」俞兴认真的说道,「碳硅集团的『碳』是取碳基生物的『碳』之意,是要围绕人来服务,技术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人的。」
「相较于油耗的表现,增程车简单的结构就能节省更多的体积,也更方便我们整车做可靠性和平顺性的设计,以及,我们觉得增程车相较于混动车可以让我们更关注于对电机的设计和发挥。」
「不同的技术路线各有优劣,我们依照我们自己的情况选择这样一条路,希望市场最后是正面的反馈。」
俞兴比较简洁,没有长篇大论。
这种技术路线上的事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说好的,哪怕再谈几天也不可能说服彼此,唯有市场的表现才最真实。
山崎义则是技术负责人,只是起了些探讨的心思,没有破坏本次交流的意思,见这位年轻的车企创始人不是对技术路线一无所知,也就停下这种交流。
「俞总,路都是走出来的。」陈茂雍鼓励了一句,「我听说碳硅集团在供应链上做了很多工作,相信必然能给新能源产业带来很大的推动,沈航三菱这次的1.5T技术基本完成,我们本来预计在明年推向市场,但既然碳硅集团希望针对增程场景优化,那它的使用在现在就是最好的。」
反正都要对发动机进行改动,它有没有正式推向市场都无所谓了。
「陈总,沈航三菱是国内最优秀的发动机厂商,我们就是在等你们的技术合作。」俞兴笑道,「这次恰逢产业八年规划的出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
陈茂雍连连点头,天时最重要,政策就是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