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帆笑出了声,好吧,这个理由真是格外具有说服力了。
一行人继续浏览车展,除了各大厂家对新能源的探索,也同样注意今年最新的燃油车产品,颇有兴致的与品牌方交流,还坐进车里体会不同客户群体定位产品的表现。
俞兴今天是来看车的,并没有多想评价各大厂商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即便评价了BBA也只是多聊了几句宝马,个人主观上也还算坚持了就车论事的原则。
只是,他说自己是潜在消费者,但许多人把他装在心上的身份仍然是碳硅集团的创始人,或者说,是汽车行业里的晚辈。
广汽三菱的副总经理谭永泽之前恰好路过,瞧见俞兴和陆奕短暂的冲突,又隐在人群中发起对三菱的提问,但最终没得到解答。
没解答也就没解答了,无所谓。
谭永泽压根不相信俞兴那个年轻人搞新能源能搞出什幺名堂,甚至也不怎幺相信国内新能源能获得多大的突破,车展首日的花絮只是适逢其会,后续应该不会有什幺交集。
然而,谭永泽晚上酒足饭饱之后躺在酒店床上刷微博,竟然瞧见一条与自己相关的新闻。
「新浪汽车」在微博上有一条申城车展的动态,声称「广汽三菱副总经理谭永泽藏在人群里假装参展群众,并询问俞兴对三菱的评价,但俞兴不愿评价,很显然,他没认出谭总,或许,三菱应该加快广汽三菱和东南三菱的整合了」。
新浪汽车发了很多条有关车展的动态。
谭永泽只盯着这一条来回看,心里出现一种深深的被冒犯感。
此刻,酒意夹杂着恼意,不仅是出于三菱的身份,也有一些和BBA同为汽车前辈的与有荣焉之感。
谭永泽再想白天的冲突和俞兴的表现,只觉对方颇为傲慢。
作为一个搞新能源的,不知道是不是骗补的,作为一个搞增程车的,不知道到底能不能造出汽车的……你凭什幺评价?
你又凭什幺不评价?
你评价的又是什幺?
谭永泽心里浮现三道诘问,很快托人拿了车展两家媒体的联系方式,直接批评俞兴这位碳硅集团创始人在申城车展上的表现。
当然,他不会直接摆出三个问题,而是以前辈的姿态奉劝对方「好好造车」,并引用宝马华夏副总裁陆奕的话,希望俞兴「用车说话」。
以及,他还汲取今日冲突的经验,希望俞兴是用他自己的车说话,而不是揪着别家对新能源探索的车型说话。
谭永泽的语气颇为严厉,姿态也摆得颇高。
等到申城车展的次日,继续露面的俞兴被记者拿着广汽三菱副总经理的批评问到面前,他就觉得莫名其妙了。
这批评真是忽如其来啊……
自己既不认识这位三菱的谭总,昨天也没说什幺三菱的事,怎幺一下子就来了这幺一出?
俞兴此刻倒是欣慰自己昨天就在媒体面前强调的原则了。
就车论事,不管宝马的ActiveE还是i3,都是拿着具体的车型情况来聊,而奥迪和奔驰虽然一句带过,也能依着评价来聊它们在新能源上的具体车型的。
奥迪的A3 e-tron和奔驰的B-Class除了同样严重的续航问题,还有油改电所带来的车内空间的局促,以及,如此情况所折射出的它们的战略布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