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俞兴微微点头:「要是规模化采购,这一套降个10%或者15%,也不少。」

胡铮南凝重道:「那更要看市场情况怎幺样了,我们的定价肯定会产生很大影响。」

要是一年的需求量超过5万套,成本能够降低,但一年五万就意味着每个月至少是4166辆销量。

4166辆……

胡铮南觉得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售价是奔着中高端去的。

他这幺一想,脑子里的小人又开始往第一套方案站了。

要是用麦弗逊,一套铝合金的麦弗逊+多连杆+电子稳定系统ESP,博世的价格差不多0.8万左右。

一辆车的利润能多少?

这两套方案最多就能有7000块钱的差额了。

俞兴踌躇片刻,问道:「国产化替代的效果怎幺样?」

「申城汇众有麦格纳的技术,但没有铝合金锻造,宁波华翔那边有对博世的逆向研究,但很难满足我们搞纵置的定制化,它俩的产品效果差不多是博世的六七成,博世的疲劳寿命是80万次循环,它们大概50万次,价格也差不多是六七成。」胡铮南给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六七成的效果对应六七成的价格。

只是,华翔肯定不行,碳硅这边做纵置会占用机舱中部空间,这就迫使双叉臂悬架的上下摆臂要向两侧延伸,也就导致安装位置、摆臂长度都是定制化的。

俞兴默默思考许久,询问道:「胡总,你更倾向于哪种方案?」

胡铮南忽然觉得嗓子好痒,他连续喝了三口茶又开始觉得头皮发麻,踌躇着说不出倾向。

「没事,你尽管说,又不会把责任推到你身上。」俞兴看出来胡总的迟疑和紧张,这幺说了一句后又说道,「我是感觉我们如果能在整体框架上先具有竞争力,这肯定是好的。」

什幺是具有竞争力的整体框架?

就是从硬体上先给更高级别。

安全层面的笼式车身+一体化压铸后地板就是这样的抉择。

先不论会调校成什幺样,至少,硬体先堆上来。

胡铮南见俞总站队,嘴上不由自主的说道:「双叉臂更需要有经验的调校,不然容易松松垮垮的。」

俞兴笑道:「调校不好是能力问题,硬体上的选择是态度问题,该给的还是都给了吧。」

胡铮南听到老板这样说,心里并没有松了一口气,仍旧觉得不知这样是对是错。

俞兴沉吟两秒:「博世对于新能源的接触是挺积极的,既然我们在和它聊iBooster线控制动,那就看看能不能搞个打包价,该省省,该花花。」

他对于博世所表现出的技术前瞻还是挺佩服的。

胡铮南有些艰难的问道:「俞总,你确定支持这套双叉臂的方案吗?」

他虽然今天是要看俞总是否支持,但事关重大,这是和车价、销量、内部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都相关的决策。

俞兴没有立即回答,这个方案的成本确实会上升……不过,最终的定价是能调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